• logo

對華科技戰無法奏效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美國對華的科技制裁並沒有阻止中國的科技進步,而美國科技企業的損失卻不斷下滑。在華府也有反對與中國打科技戰的聲音,理由和對錯無關,少了情緒多了務實,那就是「美國很有可能會輸」。

    美國總統川普這個月稍早表示,「貿易戰越持久,中國就越被削弱,而美國會越強大」。但是事實卻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隨著美中經濟開始脫鉤,美國大企業的損失越來越嚴重。

    華盛頓方面限制出口禁令的「實體清單」上有140多家中國企業,中國已經開始出現愛國主義的抵制。美國網路設備製造商思科(Cisco)表示,中國國有企業直接對思科關上大門。

    美國芯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收入的65%來自中國,也面臨著相似的阻礙,高通今年的收入有可能降至7年以來最低,主要原因來自需求減少。它的競爭對手美光(Micron)和博通(Broadcom)在中國市場的收入約佔全球收入的一半。

    一位中國科技企業資深主管表示,「我們知道美國的技術往往是最好的,我們確實很想使用」,但是當美國的供應如此不可靠,如此政治化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找替代品。

    5月份美國決定將世界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Huawei)發出禁運後,其智能手機在國內的銷量大漲,同時蘋果的iPhone在華銷量暴跌。顯然中國的消費者也加強了這種情緒。

    中國消化了來自加徵關稅及科技制裁的痛苦,今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增加了。美國跨國企業惠普(HP)、戴爾(Dell)、 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和蘋果都在考慮將部分生產移出中國。  無論如何,這些沒有阻止中國科技的進步。

    中國目前已在高鐵、高壓電網技術、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數字支付和5G通訊已經領先。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上週表示,中國正在迅速追趕,在人工智能方面美國絕對佔領先地位,儘管中國也已大量投入該計劃。這一次序在未來幾年可能發生改變,因為中國看來比美國和歐盟的進步更迅速。

    上週川普推文表示,不論對美國是好是壞,都要繼續加劇貿易戰。這樣做的結果確實對美國有壞處,胡佛總統在1929年的經濟保護主義導致1933年美國陷入經濟大蕭條。美國企業在華的銷售額是中國企業在美銷售額的九倍,在中美脫鉤的過程中,美國的損失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