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有緣無份」來形容台灣人和已故女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1950-2016),一點都不為過。
生前,她耳提面命,「沒有曲線,就沒有未來。」強烈的未來感的當代建築作品,台灣人有過濃烈期待,但最後案子總是不了了之,跟建築女神兩度擦肩而過,令人唏噓不已。
最初,大家盼望殷切的台中「古根漢美術館」建案,胎死腹中,接著,發想自雲門舞者優雅舞態的「淡江大橋」設計案,號稱全世界「最大單塔不對稱斜張橋」,雖然成案,但發包作業,一波三折,建築業界早已提前宣判死亡,徒留遺憾。
21日踩著扎哈・哈蒂的芳蹤,從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城(Innsbruck),直登「北山䌫車Nordpark cable Railway」,與其說,為尋幽(雪)訪勝,不如說是緬懷建築札哈・哈蒂女神的仰天霸氣,回眸她長嘯無垠穹蒼,共掬那份無緣的惆悵與感傷。
位於奧地利的茵斯布魯克城,一向被稱作「冬奧之都」,城郊海拔749米的伊格爾斯山(Igels)上,有座伊格爾斯體育場(Bergisel -Sprunschanze),自1925年起,便作為國際跳台滑雪的比賽場所,是開展冬季滑雪運動的好去處,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象徵,不但運動界視為聖地,慕名而來的觀光客,不在少數。
首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札哈・哈蒂,於1999年12月,獲邀為冬季奧運會的該場地,設計一座位於BERGISEL 山頂的「滑雪跳台BERGISEL SKI JUMP 」,果然,創意獲得肯定。
不多久,因斯布魯克市開發上山纜車,札哈.哈蒂再度獲得青睞,「北山䌫車Nordpark Cable Railway」,成為札哈・哈蒂呈現因斯布魯克市的力作,2007年11月,正式完成,向世人開放。
這條幾乎是以80度斜角上山的纜車線設計案,從因斯布魯克城北邊啓航,沿著山脈,設計了4個纜車站,每個站位於不同的海拔高度,也各有其獨特的週遭景觀,設計時必須在維持主體視覺一致性的建築語彙下,再按照各站的地形、山景而作出變化。
札哈・哈蒂不負所託,她以滑雪勝地裡大自然冰河為主角,轉化應用。纜車站從平面地面到2300公尺高的山間,以「外殼&陰影」(Shell & Shadow)的兩種元素,作為設計主軸,讓每個站呈現其空間特性,輕質的屋頂結構,宛如漂浮於混凝土基座之上,辨識度極高。該人造景觀,正可以展現它的多樣化,包括動線的安排,移動性的考究,纜車站上屋頂外殼的流動性、柔軟度兼具,高度加注細節變化,簡約大氣,讓人一目瞭然。
宛如一抹水銀般,充滿流動性的車體,於2014年完成,給予因斯布魯克市,最賦經濟效益的禮獻。
走進蜿蜒流線的䌫車站,搭上便捷纜車,把群山勝景,一併納入眼簾。置身其中,有徜徉外大空的現代優浮快感,纜車行進中,光影自由從建物曲面,飛舞流動,俐落時尚感十足,美不勝收。
伊拉克出生、在英國成長的札哈・哈蒂,以解放了死板的幾何形狀稱著,透過她的創意設計,賦予建築嶄新的詮釋樣貌,靈動的流線線條,逐一闡述建築的流動、自由之美,誦頌設計創思的巧奪天工,令人回味無窮。
建築,是城市最佳的化妝師,好山好水之中,如何加注臨門一腳,利用建築設計,串連自然天籟,承載現代文明。氤氳繚繞的「北山纜車」,成為範例,令人印象深刻。
而以65之齡香消玉殞的札哈・哈蒂,留下不朽的流動美學,傲視群山,長嘯於不古天地間。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