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伍佰──從攝影找救贖

 【撰文:Alexander|攝影:吳偉祺|資料提供:凱特文化】”「移民眼中的台北」,伍佰如此形容新出版的第三本攝影書《伍佰‧台北》。他以台北的生活歷程為場景,及他外移台北後,帶點鄉愁的異鄉遊子角度,勾勒出屬於伍佰內心的台北畫面。” 

 從嘉義蒜頭村遷徙北上發展的伍佰,他運用鏡頭說故事,把大家熟到不能再熟、一切被當作理所當然的人事物,或忽略而掉落了的角落給撿拾起來。

不以擁有先進的照相器材或特殊攝影技法自豪的他,透過書籍了解攝影知識,常與好友切磋攝影心得。

 剛開始攝影時,他常背著大包小包的單眼相機器材,朋友打趣地說那是「拍鳥的大砲」。曾留日修習攝影的倪重華(現任台北市文化局長),知道伍佰扛一堆重兵器在拍照後,他決定讓伍佰認識小相機拍照的便利,伍佰說:「有次,局長說要帶我去買相機,我猶豫不肯。局長說:『我送你』,硬是把我拖到相機店,於是我買了絕版只剩一台在櫥窗的小台CONTAX T3底片相機。」

 裝備變輕,方便隨身攜帶,因此讓伍佰的拍照量遽增。 

走上攝影師必經之岔路

 伍佰表示他初接觸單眼相機時,快門跟光圈間的關係都還不懂,為了充實攝影知識,他專程跑到重慶南路的台灣商務書局買了一套攝影教科書回家研讀,並特地至台北市立美術館研究攝影資料與作品。他發現二十世紀中葉,被攝影界譽為台灣「快門三劍客」的攝影大師張才、李鳴鵰與鄧南光拍攝了大量台北街頭的紀實照片。另外,伍佰還涉獵荒木經惟及森山大道的相關攝影書,吸收了這兩位日本大師的攝影理念。

 在接觸大量中外攝影大師的著作與照片後,伍佰受到不少衝擊,於理性與感性間,學術理論與實踐中拉扯著,而這正是很多優秀攝影師都會經歷的路。

 拿森山大道來說,他曾遇到低潮,一直反覆重新思考攝影的意義是什麼?痛苦到幾乎無法拍照。崇拜森山大道的荒木經惟在當年適時拉了他一把,向雜誌社推薦採用森山的作品連載,令森山逐漸找回攝影的初衷與拍照的欲望,日後以更豐富的想像力及充沛的精力,拍出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而接觸這些攝影名家作品後的伍佰,被他們替社會留下大量寶貴照片所感動,也讓他內心萌生「文青當如此也!」的感懷。

 拍照,是欲望唆使著熱血、執著地自由揮灑,也許自戀,也許任性,有些牛皮執拗,不肯與主流妥協,而這,卻是是伍佰衷情的風格。他至今堅持著搖滾,使用黑白底片拍照,似乎是對彩色的虛浮世界在做無言抵抗。

 攝影者與被攝的人或物的交流,是在仔細觀察、端起相機或開始對焦時開始,於按下快門之後結束。時光與事件被凝結,鎖在照片裡,當照片顯影,甚至展覽或收錄成書時,它裡面的一切又活現於觀賞者的眼裡,述說著影像裡的故事,無論是淒美或哀愁,都是獨特的。

 

直接的、無需言語的快門

 街拍,初似茫然無目的地閒晃,卻又是時時處處下著決定;攝魂,凝結時空裡的人事物,釋放他們在有限空間裡無限地延伸,而這其實是有危險性的。伍佰陳述他曾在韓國拍地攤,地攤老闆站起來拍打他手,導致相機脫手,幸好有相機帶掛身上,相機才不致摔落地。在歐洲時,他也被怒罵過,有次更是在鹿港被老阿婆罵:「你是在攝三小!」採訪那天,大家聽他在台灣被罵的經驗,驚訝怎麼可能有人不認識伍佰,他解釋說:「我私下外出拍照會戴帽子變裝,她可能是因為距離很遠沒認出來吧。」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為何伍佰的照片,有些明明是直拍構圖會好看很多,為何他卻是橫著拍?因為那是電影的方式,意識裡的思念跟故鄉的印象,眼睛裡的畫面,都不是直的窄長條的形狀。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哪個戲臺或播放電影的螢幕不是橫的? 伍佰大量橫向構圖,很「Konpora」。

 二十世紀六○年代於日本形成的「Konpora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攝影運動,主要特色為被拍攝的主體是日常身活周遭的人與事物,拍照時不指導被拍攝者擺弄姿勢,大多採橫向構圖,不依賴制式化的攝影構圖美學,也不使用太多的攝影技巧或特寫,「直接」地攝影,不以言語說明,讓照片自身傳達意義,不做作地抓拍而顯現出臨場真實感。

 在伍佰的作品中,有張「帶劍的小孩」與另一張「龍山寺裡祈福的人們」,人物的身形與表情,彷彿帶動看照片者的視線去覺察更多的細節,伍佰觀察到:「龍山寺內廣場,有不少水泥或玻璃纖維的東西,跟老家的不一樣。去廟裡拜拜的人比較文,南部比較野(熱血活力)。」雖然很少拍彩色照片,但伍佰的這本書裡有張夢幻而灑脫地隨風搖曳的芒草的彩照,當問他是到哪裡取景時,他「促狹」地回答:「不能說!大家都跑去怎麼辦?」

 從談話間,可以感受伍佰是個對自己很了解,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的人,所以他不會陷入「永無止盡的內心糾結」,或耽溺於攝影大師們立下的原則或理論。放下書本,走上街頭,大量拍攝就對了!從拍照過程中自然會建立自己的攝影意義,這就是伍佰悟出來的道理。

 

 黑白虛幻中見真實

 《伍佰‧台北》每一張照片的背後,都有著它動人的故事。伍佰的攝影與張才說的理念不謀而合:「個人攝影理念,向喜直接拍攝,力避仿造性描繪,常憑直覺對事物做主觀之詮譯或造型之表現,或顯示隱喻性幻想,或寫出象徵式影像,或做忠實之紀錄。」真誠單純的攝影,平實反映他內心感受與眼中看到的生活景象。看似紀實攝影,但其實伍佰把他口中「世界不是黑白的,所以黑色跟白色是虛幻的」的概念來重新做攝影藝術上的詮釋,以照片的方式呈現出來。此時,攝影者已幻化成手持相機的魔法師,不受拘束地盡情創作。

 照片裡滿滿是伍佰的心情映射,拍照是種自我深層意識的體現。伍佰發現逗趣、有故事性,或有故鄉味的都會拍下來,透過攝影自我思考。大家會在照片裡看到怎樣的伍佰?浪漫的他?迷惘的他?有點謎樣朦朧的他?思鄉念舊的他?利用生活為題材,攝影為工具,捨去多餘的雜念,四處走到處拍,累積經驗及情感,做為下次各種創作的靈感的觸發基礎。對伍佰而言,攝影是藉口,讓他可以四處探索兼散心,是解離情緒的催化劑。在專注攝影時,他恢復平靜的心情,找到遺忘的記憶,因而得到救贖。

 伍佰出攝影書希望引起大家參與攝影的興趣。的確,一個人要有可敬的對手,而且是愈多足以匹敵的,愈是能激勵自己向前走。伍佰的時代,台灣攝影的新時代才會更繽紛、奔放、有趣!無論是音樂,或是攝影,皆應如此。

掌聲,是一時的,伍佰,是永遠進步的,才華經得起歲月的考驗,細心的人自能領會。

 

搖滾歌手 伍佰

華語樂壇最知名的搖滾歌手,吉他手,詞曲創作人,音樂製作人,攝影愛好者。1990年出道, 發行23張個人專輯,音樂作品於海內外獲獎無數,並已舉辦11次大型巡迴售票演唱會,有 「King of Live」 之美譽。主演電影徐克導演的《順流逆流》,及電視劇紐承澤導演的《求婚事務所之戀戀風塵》。

 

 .本文經潮人物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潮人物網路平台(2015)            

 https://chewpeople.com.tw/vol52-wu-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