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瑞士瓦爾斯溫泉鄕 大師永恆經典

    正當「再會吧北投Plus」在台灣如火如荼、高分貝推廣、演出,以建築名家結合在地元素的瑞士「瓦爾斯溫泉浴場Therme Vals」經驗,更具策略與深度,值得台灣借鏡。

    盛夏八月、又逢雨季,瓦爾斯溫泉浴場,沒有見到人潮,但那屬於建築朝聖級的瑞士建築師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1943-)代表作品,還是讓喜歡建築的遠客,千里迢迢,拉車求見,一賞建築大師們的永恆經典。

    屈指一算,打造於1994年至1996年的瓦爾斯溫泉建築,已經超過20年。該建築在建成2年後,即被瑞士政府列為保護建築,與片麻岩的在地特產,同享月韻星輝,還有環山遍野的綠原嵐痕。

    這座溫泉小鎮,是有故事的。根據描述,瓦爾斯小鎮,原本就以舊浴場為在地人享用,但規模很小,老舊不堪。1980年代中期,瓦爾斯小鎮意見領袖們,醞釀以當地的溫泉資源,發展旅遊產業,希望吸引外來遊客,前來休憩觀光,因此公開對舊溫泉浴場改造,廣邀群賢。1986年瑞士籍建築師彼得・卒姆托通過競賽,雀屏中選,贏得設計權。

    然而,最初主事的溫泉洗浴開發委員會的負責人,患有嚴重大頭病,野心膨脹,一再提出鋪張宏偉的需求,把溫泉浴場改造項目的總造價,推至瑞士法郎4千4百萬元,在當時籌錢是苦差事,而彼得・卒姆托的設計,也因難順姑嫂意,被一改再改,完全無法付諸行動。直到溫泉洗浴開發委員會改組,更換了新的負責人,卒姆托才真正展開作業,1994年起造,1996年才竣工使用。

    2009年摘下普利茲克國際建築獎桂冠的彼得・卒姆托,對當地環境熟悉,尤其在地生產的片麻岩,高度興趣,他與團隊提出「浴場改造三原則」:儘量小規模建設、由社區進行投資、不刻意追求建築的紀念性和標誌性。

    由於片麻岩,在地盛產,是普遍的建築和裝飾材料,當地民居廣為採用。而舊浴場附近,正是片麻岩採石場原址。彼得・卒姆托對片麻岩,珍愛有加,在早期的草圖,就明白表現出片麻岩的設計肌理。

    首先,彼得・卒姆托對片麻岩,進行了特殊的處理,也就是把片麻岩,透過切割、打磨,再拼接排列,充分把石頭內部的質感,呈現出來。這個巧思,展現了石頭與水的愛恨情仇,既相親,也相斥,雙重關係的併購用,如魚得水,巧妙不可言喻。

    接著,彼得・卒姆托深諳「群聚集市效果」,熱心引荐結集4位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國際建築大師,共同讓不同建築師的天賦特色,充分發揮,期待為衰退的溫泉小鎭起死回生,創造出現代神話。果然是重磅出擊,4位建築師當中,有3位是普立茲國際建築獎得主。

    該4位參與打造「瓦爾斯溫泉浴場」與旅館的國際建築大師,除了彼得·卒姆托本人外,包括日本籍的安藤忠雄(Tadao Ando,2941-)、隈研吾(Kengo Kuma,1956-)以及美國籍的湯姆・梅恩(Thom Mayne ,1944-)。其中,彼得・卒姆托負責溫泉湯池的打造,取名為「7132飯店」,創意十足,展現了溫泉洞穴迴遊噱頭與功力。

    果然,一戰成名,從此完全改寫了瓦爾斯溫泉鄉命運,不但慕名觀光客趨之若鶩,建築界也爭相朝聖。

    其實,歐洲一直是建築師眼中的創作天堂,不管瑞士本地,抑或其他各地,建築師們躍躍欲試,期待把作品留在這個「碧草如茵、與世無爭」的土地上。

    然而,老舊凋零的溫泉浴場,有此豪舉,叫人瞠目結舌,讚佩不已。

    這種被建築界形容是「洞穴裡的迴游」的創作,把過去死板的浴場,打造出曲折多變化空間,再利用空間的密閉、敞開,浴池水溫、水流變化,作出空間特色,完全打破澡堂的陳窠,讓愛好泡湯玩水的民眾,悠遊其間,消暑解壓又促成新陳代謝。

    其中有一設定40度水溫的空間,就採取高聳屋頂下的空間呈現密閉,湯友在熱水溫及密閉中,會因為不斷深呼吸,因而擠壓胸腔,帶來聲響,最後產生聲音共鳴。

    泡湯泡到有共鳴回音,引來許多好奇,口耳相傳、口碑互許下,帶來好奇人潮與肯定,瓦爾斯溫泉浴場成為轉型成功的可貴案例。

    「洞穴裡的迴游」的有趣定位,接著再敦聘國際知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隈研吾、湯姆・梅恩一一加入飯店設計裝潢,「7132」原本只是門牌號碼,但在3位普立茲建築奬加持,眾口爍金下,「7132」成為當地高級五星級溫泉飯店的總名稱,最後譽滿全球,朝聖客接踵而至,成為美談,更讓瓦爾斯小鎮從垂頭喪氣的老烏鴉,翻身再作飛躍旋空火鳳凰。

    4位建築師各有明顯各自風格,在瓦爾斯溫泉浴場的亮麗旗號下,各自發揮設計與空間特色,任慕名而來的朝聖客,依愛好、依荷包選擇下塌房型,選擇多樣,品味有別。許多建築圈內人士,一來再來,親自體驗各建築大師的傑作,盛名更加遠播。

    這一趟瑞士行,住不進「7132」,同行友伴,還是帶著好奇,另行預約付費,體驗湯池,同時以具體行動向4位建築大師們致敬。

    當各個穿著泳衣,成為「洞穴裡的迴游者」,心花怒放,永難忘懷。

    包著遊覧車,蜿蜒山間小路,長途跋涉,十分辛苦,就是為了親炙瑞士瓦爾斯小鎭中的蛻變,不管是「洞穴裡的迴遊」的神奇之筆,或是「7132」普立茲大師的聯手出擊,都是劃龍點睛的高明行銷策略,對來自溫泉故鄕的台灣人,更具意涵,簡直目瞪口呆,欽羨不已。

    台灣溫泉水橫流,但少見超群整體的設計與規劃。瑞士瓦爾斯小鎮能,我們的北投、烏來、礁溪⋯也能嗎?!值得朝野一起深思借鏡!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