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歐洲正面臨貿易衝擊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歐盟、美國和中國是全球三個最大的經貿區,中美貿易戰的對峙,歐洲蒙受附帶出口損害。川普接下來的關稅大棒瞄準的目標是歐盟,十月底英國若是無協議脫歐,也會對歐盟造成衝擊。

     儘管美國工業收縮,消費商品價格上漲,但整體經濟依然足夠強勁,市場波動如何影響經濟還需要時間印證。截至目前為止,在宏觀經濟損失方面首當其衝的是中國,還有被戰火殃及的歐洲。

     與美國不同,歐盟與中國一樣是貿易密集型經濟,與中美相較國際貿易佔據最大份額。歐洲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它是最終的原因。 

     經合組織(OECD)表示,歐洲國家的貿易增長在去年冬天停滯不前,無論是對內彼此之間的經貿往來,以及對外的貿易均如此。特別是德國的汽車產量大幅下滑,工業低迷蔓延至其他歐盟經濟體。

     更糟糕的是美中對峙可能會從貿易戰加劇至匯率戰,競爭性貶值將會加劇歐洲的出口困境。 貿易戰很有可能在夏末延燒到歐盟,川普準備對法國的葡萄酒和德國的汽車開刀,這兩個項目分別是歐盟最大的農業和工業出口產品。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額每年超過一兆美元。

 

    英國極有可能在萬聖節無協議脫歐,會一夕之間掀起貿易壁壘,英國和愛爾蘭將受到最大傷害,同樣也會波及到其他歐盟成員國。

    前述衝擊如果成為現實,在美國和英國都佔據巨大市場份額的德國汽車會處於困境的中心。汽車工業在德國經濟中佔據重要比重,還有它與其他歐洲國家的相互聯繫(供應鏈),該行業可能帶來其他行業和國家的衝擊。

    歐盟應該如何因應,是否應該改變德國的經濟模式,以及與之相關的歐洲供應鏈,不再依賴製造業。如果眼前的貿易困境是短暫的,可能還不至於做出重大改革,只能順應局勢變化忍耐。能夠做的是歐盟經濟需要刺激,歐洲央行應該提出因應的貨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