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須文蔚/他原來學美術,後來愛上文字

為柴柏松口試,這位詩人在進入東華後,開始專心創作。

他原來學美術,後來愛上文字,因此善於用譬喻轉化畫面,探究自己的心靈世界。剛開始,他的文字深刻,有著難以解讀的美好。

漸漸的他越來越善解人意,或是讀者也因為柏松的調整,也變得善解人意。他加入了敘事的句子,讓節奏舒緩些,讓世界走進他的心靈世界。

〈藍色的裙子〉一詩,是他得到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的作品,值得一讀再讀,讓我們理解跨性別認同的處境、思維與美好想像。文末有「作者感言」以及評審唐捐的評語,可讓讀者更貼近這首好詩。

▎藍色的裙子

I

沿溪而行,女孩們

成群結伴在陽光下沐溺

我從遠遠的地方瞭望

女孩們,轉紅的身子楓樹楓樹地

彼此豐盛(那是一幅

溪水肅穆的風景,一滴比一滴

清晰)彼此點染彼此

早熟的,由綠轉紅的連衣裙。

而我只有藍色的裙子,裡面躲著

沒有翅膀的青鳥

我的手指按在鳥喙的緣上。「幸福」

正思索著,一片藍色的天空

竟不屬於自己

II

早些年,那嶙峋的十三歲

正是一場乾旱

自身體鋪張開來——

早晨醒來,彷彿走過荒漠

我的三千海拔高的音箱

乾涸地自藍天飛落

(藍鳥,再不能輕盈

輕盈的交談

再不能,滑翔以一種清響的線條)

我的白色的晶瑩的夢

遺落在長滿乾草的地帶

早晨醒來我開始

學會將犁地車推響,耙耙的

翻土,翻土除草

而我藍色的裙子輕輕搖

輕輕沾滿,乾旱的沙和荒漠的草

III

十六歲,對著鏡子梳頭

女孩們成群結伴地

臨摹,扶桑盛綻的韻律

和節奏(我可以預見

長長的黑髮散開在男子臂膀

在那連衣裙的皺褶裡,他們步入了

一季漫長,楓樹楓樹的戀期)

而我把藍色的裙子

沉重地隱入陽光無法探進的

深海——藍鳥曳著期待

壯麗地劃過海面

剎那濺起水花,一顆

又一顆落空(我對著鏡子

梳頭,那盡力伸直的散開的黑髮

一下子就走到了盡頭)

IV

我走過,許多人群洶湧的大街

用一種梔子白珊瑚紅

淡抹薄粉的姿勢——那是逆行

溯流的二十歲,人們

散佈了大量關於我的揣想,彷彿

洄游魚類沿溪而行

道道閃電,擊進一滴比一滴

不安全的溪水。我重複著

盛裝,以那由綠轉紅的規模(溪水走過了

谷地在陽光下,映出藍鳥振翅的風景)

穿著一件藍色的連衣裙

在風中……

▎得獎感言

國中的時候,校服依性別分成了藍色和粉紅色。那時我養成了喝草莓奶茶的習慣,每天吃早餐,都配著色素把奶茶喝光。我希望我的身體能夠因此粉紅一點,像女同學們一樣,我總覺得我的身體也是粉紅色的,可是他掩藏在藍色的衣服底下,沒人看得到。我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我無法成為男人,也終究無法成為真正的女人。小女孩是被塑造成女人的,小男孩也是一步步被父權推向了男人的火坑。第三性——我,也是塑造的。我上好精緻的妝,紮起了長髮,沒有人能夠讓我被成為什麼性別,我就是那個塑造我自己的人,這就是真實。

▎陽光無法探進的深海

評審感言——唐捐

這首詩描述一種跨性別的想望,表現了外在處境的艱難,以及自我追尋的意志。這種題材頗具挑戰性,像是在潛進「陽光無法探進的深海」,充滿危疑,但也格外深邃而奧祕。作者勇於舒展情思,善於拿捏聲響與文字,在詩行裡滿布著追索試探的痕跡,讀之令人悸動。全詩分成四節,依照成長歷程,展布在一條合理的敘述軸上;又能使用「紅/藍」對比的基礎設定,將詩意串連起來。溪流的意象有效地帶出一種潛在的身體感,彷彿腺體在流動,同時也與「乾旱的沙和荒漠的草」形成對照。詩人屢以暗喻性的筆法,描述自己的生理特質及其細微的變化,極見巧思。以植物意象及沿路風景描述心境的變化,亦多布置得宜。綜合看來,這首詩既有成熟的詩藝表現,又能直對獨對的生命情境,抒發深刻的情思,感受力強,啟發性高,禁得起細品慢讀。

作者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