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Jack Dai/關於悔恨的濃度 恨的機會成本

    在友人那看到的留言,內心揪了一下,對於從圖片中飄散而出的深仇大恨,我有兩個層面的理解:

    第一,我能理解那種因意識形態不同、價值觀上徹底否定,故心生除之而後快、死不足惜的心情。如,看見詐騙犯、虐嬰犯或酒後駕車肇事致死的新聞。

    第二,因為去年成為父親的緣故,我更能理解那種「即使我有不喜歡你的一些舉動的地方,但因為愛的羈絆,所以這些都不值一提」的感受。如,大便在我手上、隔天要早起開會還整晚不睡覺的瑣事。

 

    這類事件不稀奇,是生活中的日常,之前也有友人因為「同志議題」與親戚和父母幾乎恩斷義絕,幸好這位友人在各種層面上「很需要他的父母」,而他的父母氣歸氣、也一直敞開手臂,所以最終還是和好如初。

    回到這則留言,我想起友人與家人和好後PO出的快樂照片,瞬時覺得安心不已,因為我知道:這些因為人生中無關痛癢的外人、而仇恨一生無條件對自己奉獻付出的家人的年輕人們,他們終將悔恨。

    悔恨的時機點也許是他需要經濟援助時、也許是他原本痛恨的敵人失勢時、也許是被他詛咒的長輩嚥下最後一口氣前,他終將後悔,因為在這件事的得與失上本不是一個量級,有著地球上最廉價的快感與最深沉、最昂貴的機會成本。

 

    因此,我祝福他們早點清醒,越晚清醒,修補的成本越高;越晚清醒,悔恨的濃度越大。

    這是抒情式的斷言,繼續加班。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