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吳國禎/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阿富汗考古文物展

此次在清華大學展出的阿富汗考古文物,包括出土於法羅爾丘地(青銅時代)、阿伊哈努姆古城遺址(希臘化時期),蒂拉丘地(月氏人入侵至貴霜王朝之前)和貝格拉姆古城遺址(貴霜王朝)等四個地點的珍貴文物。

 

阿富汗位於亞洲中南部,海拔高,乾旱少雨。東有帕米爾高原,西有伊朗高原,南有南亞次大陸,北部則接壤中亞草原。自古是多種文化的交匯中心。阿富汗的歷史跨越有5千年,早期有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通過青金石貿易,與兩河流域及埃及文明建立了緊密的聯繫。

阿富汗曾是伊朗的米底王國和波斯帝國的轄地。亞歷山大(356 BC─323 BC)征服波斯帝國後,阿富汗開始了希臘化的時期。以後阿富汗南部成為印度孔雀王朝的領地(320 BC─185 BC)。以伊朗高原為中心的帕提亞王朝(即安息,247 BC─224 BC)崛起後,約西元前200年希臘人的後裔在阿富汗建立了巴克特里亞王國。以後月氏人在阿富汗建立起強大的貴霜王朝(55 AD─425 AD),後為白匈奴所滅,接著阿富汗隸屬於薩珊王朝(224 AD─651 AD)。7世紀中期,隨著阿拉伯人的入侵,伊斯蘭教在阿富汗崛起,延續至今。

1919年阿富汗從英國的殖民統治獨立。1973年後,阿富汗陷入混亂。1979-1989年蘇聯入侵,塔利班政權(1996-2001)對阿富汗的國計民生造成巨大的破壞,歷史文化遺產也遭受嚴重的摧殘,如聞名於世的巴米揚石窟佛像被炸毀,國家博物館的10萬件文物損失了70%,誠為浩劫。

此次展出的阿富汗考古文物,均出土於1979年蘇聯入侵前,戰爭期間因藏於喀布爾中央銀行的秘密金庫中,得以倖存,並於2003年重見天日。這批文物2006年開始在世界各地展出,2017年開始在大陸各地展出,此次是第一次在大學校園展覽。

 

法羅爾丘地

遠古時代,青金石只產於今天阿富汗東北部的巴達赫尚省。從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考古發現的大量用青金石製做成的藝術品,可知阿富汗文明起源很早。1965年,與青金石產地相鄰的巴格蘭省農民,在法羅爾丘地(TepeFullol)發現了一批精美的金銀器。這批器件的特徵顯然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隸屬於中亞地區青銅時代的阿姆河文明,該文明以阿姆河流域為中心,包括阿富汗北部、土庫曼斯坦東部、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該文明與伊朗高原的早期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及印度河流域文明有著密切的關聯。

 

阿伊哈努姆古城遺址

阿伊哈努姆古城(Ai Khanoum)被發現於1964年至1978年。該古城約始建於西元前280年,直至西元前145年被毀於入侵的遊牧人。該城具有希臘化城市的所有標誌:依山而建的大型劇場、大型體育場,古典式科林斯柱頭的柱廊庭院和棕葉形或雙翼狀瓦簷,馬賽克地板以及神殿等。遺址內發現大量的錢幣、石器、青銅、石像等均具希臘風格。

不幸的是,這裡近年淪為戰場,如今地表遺存幾乎蕩然無存。西布莉(Cybele)女神和妮可(Nike)女神駕著獅車,新月和光芒的星星,具有典型的希臘風格。西布莉女神源於古代小亞細亞弗里吉亞(Phrygia)的母親女神,中國西漢晚期(西元前1世紀末)開始流行的西王母崇拜,可能就源於西布莉女神。

 

蒂拉丘地

1978年由蘇聯和阿富汗聯合考古隊在蒂拉丘地(TillyaTepe)土墩發掘出6座古墓,出土了2萬多件金、銀、銅、象牙和寶石等精美文物,包括有安息銀幣、羅馬金幣、希臘神靈、中國西漢銅鏡與絲綢、敘利亞或埃及的玻璃器、印度象牙及草原風格的金飾品,證明西元前後的阿富汗曾作為文明十字路口的角色。這是絲路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貝格拉姆古城遺址

貝格拉姆古城遺址(Begram)位於喀布爾以北60公里。1937年和1939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皇宮區域內的2千件珍貴文物,包括有希臘羅馬風格的青銅鑄像和石膏浮雕、印度象牙雕件、敘利亞的玻璃、埃及的銀器和石製器皿及漢代的漆器。這些文物證明了,阿富汗作為東西文明交匯中心的獨特歷史地位。貝格拉姆古城遺址和義大利龐貝古城幾乎同時發掘,是當時考古與藝術史學界的盛事。令人遺憾的是,該遺址毀於20世紀晚期的戰爭。

這批珍貴的歷史文物告訴了人們不一樣的阿富汗,讓人們意識到古代文化和宗教共融共存的史實。戰爭給阿富汗帶來了苦難,但也給人們帶來維護好世界共同文化遺產的意識與決心。2016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開始介入阿富汗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並建立了遺產監測系統。人們期待戰火遠離阿富汗,阿富汗浴火重生。

 

作者為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本文由《觀察》雜誌授權刊登http://www.observer-taipei.com

●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