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英國政治生態影響了脫歐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梅伊即將下台前夕參加了大阪G20峰會,英國保守黨正在為了接任人選展開角逐。 梅伊在2016年贏得首相大位後,始終無法帶領英國完成脫歐,六月份新的協議依然無法在下議院通過,只好揮淚黯然下台。

英國深陷脫歐泥潭無法自拔三年,政客至今沒有能夠解局,目前的困境是脫歐談妥了,可是簽不了,因為下議院對於協議的條件不買單,如果梅伊具有足夠威望,且能夠掌握執政黨,通過脫歐方案並非難事,英國可按期在今年3月31日簽署協議脫歐。

梅伊缺乏領導力,黨內有名氣的成員覬覦首相大位從中作梗,保守黨議員人數不夠多,導致梅伊與歐盟談好的協議三次被下議院否決,脫歐期限被迫一再拖延,當下的保守黨黨魁選舉說明了黨內的權力鬥爭,民眾看著保守黨三年都解決不了脫歐,開始對其失去信任與耐心,以至於保守黨的未來攸關是否能夠順利為脫歐解套。

約翰遜因此喊出10月31日一定脫歐,因為局勢已經讓他沒有選擇。 他要不選擇「無協議硬脫歐」或者強迫下議院通過被否決的梅伊方案。 由於脫歐無先例可循,無成文憲法可作為依據,議會決定壓倒一切,政黨利益與個人權力高於國家利益,英國人民只有被宰割的份。 

許多英國學者認為英國陷入了一場百年不遇的憲政危機,這場為時三年仍未果的脫歐拉鋸戰,為政治學者提供了英國史上罕見的政治觀察現象。

2016年脫歐採取全民公投的正確與否,英國在理論層面已經開始討論,不過至今沒有一位政客敢說,舉行公投是錯誤的。 英國上議院去年發布了《全民公投與議會民主制的辯論》報告,2016年的公投設計最大問題是,使公投成為獲得政治好處或減少政治壓力的工具,而非正當民主概念下的就重大議題向民眾諮詢。 

包括梅伊方案在內的所有解決辦法,都無法在下議院獲得通過的原因,在於政黨利益操縱下的各大政黨無法團結為國家利益而戰,與之相反的是,各黨堅持己見,認為自己政黨的利益(甚至個人利益)就是最大的國家利益。

7 月 22日將會選出英國新任首相,他能否實現諾言,帶領英國成功脫歐,擺脫三年困局?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