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川普「戰鼓暫偃」的內幕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美中貿易戰自從五月底陷入僵局之後,川普態度強硬地表示將對尚未加徵關稅的325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美國商務部隨即召開聽證會聽取商業界的意見,結果大多數商家強烈反彈,認為關稅會讓廠商利潤減少之外,部分稅收將不得不轉嫁至商品價格,最終是美國消費者承擔了貿易戰的苦果,而且中小企業恐怕承擔不了微薄利潤而導致裁員或結束營業,導致更多人失業。

除了聽證會上美國商業的反應不樂觀之外,川普已宣布競選連任,而民主黨候選人之一拜登上個星期的民調已領先川普11%,距離投票日還有一年半,川普去年3月發起的美中貿易戰成為他甩不掉的包袱。 協議達成與否恐怕都會影響他的選情,或者應該說容易被對手拿來做文章。

 

五月底與中國談判陷入停滯,因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西澤認為如果中國依然持續貼補企業,美國只要「懷疑」中國有貼補的行為,就可以隨時派員到中國的公司查帳,這個要求讓習近平拍板決定終止談判,顯然這個要求侵犯中國國家主權,違背了中方的原則與底線。

這次在日本大阪召開的G20,全球都高度期待川習會可以有樂觀的結果以提振放緩的經濟增長。 6月30日晚上,終於好像露出一些曙光,川普在與習近平會晤後表示,暫時不會對中國產品(3250億美元)加徵新的關稅,而且他已決定「美國企業可以向華為銷售設備」。 川普認為他與習近平進行了一次極好的會晤。 對於是否考慮將華為移出「實體清單」時,川普表示:我們在仔細地考慮這個可能性。

習近平6月29日指責富裕國家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破壞國際貿易秩序。 日本首相安倍承認全球化在各國之間引發了「對抗」,但是他強調各國政府應該確保所有貿易措施都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

另一方面,川普在6月29日發出邀請,希望在G20會議後訪問韓國,預計在朝韓非軍事區會見朝鮮領導人金正恩。 美國政府正起草一份官方邀請,為兩人的會面做準備,這份邀請是朝鮮當局在川普發表聲明後所提出的要求。 這將會是兩位領導人的第三次會面,繼去年的新加坡與河內會晤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