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或許你的生理時鐘類型跟你的生活不符合,反而會造成你生活上的不便!還有可能會造成肥胖,理科太太用科學方式解釋生理時鐘類型的不同。
你知道自己的生理時鐘類型嗎?你是那種早起精神好,還是早起要你命的人呢?當然,如果你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夫的話,你愛怎樣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都不會有人管你...
但是我們現在活在一個工業化的時代,必須跟人群有交流,而社會的運作需要大家對時間有共識,我們有不成文的餐廳、百貨公司開店的時間,或者是大致上已經規範的上班跟上學時間,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時間其實不一定適合你自己本身的生理時鐘呢?
一直以來,大家隱約知道自己可能喜歡早起或者晚睡一點,一直到2003年,慕尼黑大學教授Till Roennerberg,一位非常著名研究睡眠的科學家,他提出了「慕尼黑生理時鐘問卷」來量化這些東西,他把人類分成三種型,早起型、晚睡型、中間型...
因為社會的時間表大致上是符合早鳥的生理時鐘狀態,所以社會的時間表只會影響到早鳥型和中間型,他們在週間累積的睡眠債,在週末時候想辦法去補足,尤其是夜貓子但是卻有一份朝九晚五工作的人,他們的睡眠債更多,因為和本身生理時鐘的差異最大,所以他們是最可憐的受害者,因為長時間的睡眠不足,到週末時要補這些睡眠債,長期下來其實是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所以這種生理時鐘和社會時鐘所造成的社交時差,讓他們更容易有新陳代謝跟肥胖的問題。
而夜貓子在所有年齡層裡面,也是抽菸喝酒最多的,所以為了顧及三種類型人的需求,科學家建議,應該彈性使用生理時鐘,來調整上班跟上課的時間,理科太太認為,要是亞洲社會發生這種事情,自己應該也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總之,這些生理時鐘影響你喜歡早睡或者晚睡,並不是像生活態度一樣可以隨時改變,當然,這些生理時鐘的類型會受到基因、年齡、性別,甚至環境的改變,既然你沒有辦法去控制自己的生理時鐘是哪一型,那就好好的了解自己生理時鐘的類型,然後在對的時間睡覺和在對的時間做決定。
比如說,某些大型的考試,或者是很重要的面試,如果你是夜貓子的人,就不要選擇一大早就去做這件事情,早鳥不要選下午、夜貓不要選早上。
最後補充一點,關於人為性的週末時差,因為我們週一到週五要上班上學,好不容易到週五晚上就會覺得,「好,我今天要利用週五來做很多這樣的事情」,最後讓你變成延遲晚睡非常久,星期六、日只要晚睡超過兩個小時,你就會產生半小時的時差,會讓你的「Monday Blue」更嚴重,週一會更難起床,然後情緒也會更加不穩。
所以,如果你假日想要補眠的話,最好跟平常週間起床的時間不要多超過兩個小時,然後一起床之後就趕快去曬太陽,重新設定一下自己,自己晚上也會更好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