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Jack Dai/無人商店的為什麼「無人」

看到無人商店泡沫潮,耳裡響起銅板撲通撲通掉進池塘裡的聲音,可惜。

私以為無人商店的概念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場景」、「技術」、「成本」與「體驗」。

1. 場景:什麼樣的消費情境你會喜好無人勝過有人?

2. 技術:技術能否支援到「傳達意象」與「實際服務」的一致性?而不是概念大於實際的半調子。

3. 成本:建置與維運成本能否低於、等於或不超過傳統建成本太多?

4. 體驗:選擇、消費與使用的整體體驗能否建構出差異化?

基於上述四點,姑且不論技術與成本,無人商店的重點反而是在場景與體驗;而評量點則在於「無人的內隱誘因高於無人的內隱成本」,也就是寧可不要有人。

排除技術層面、如果只是表面上無人,日本傳統的無人愛情賓館是一類「不想被人看到」的成熟模式,而販賣機店與夾娃娃機店「有沒有人都沒差」亦然。

因此,無人商店的概念「不是用技術做到無人」,而是「因無人而能創造新體驗」。

新體驗的服務價值不同,成本反而成為服務定位後的次議題。

另一個角度則是分段式消費場景設計:「從無人到有人」或「有人到無人」的連接。

個人推測無人商店最容易應用的場景還是「恥於人知」的人性黑暗面消費產業:慾望不只是性,還包含了暴力與背叛。

以上是下班前的隨想,覺得現有無人商店的想像力頗貧乏,可以很有趣。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