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到現狀的根本:中美構成的G2格局。
2.也說到時代的機會:台灣在這一波AI科技競爭中的角色。
3.最後把戰略轉成標語:台灣獲利、美國達標、中國轉型成功
雖然知道多數人難以理解其背後的根本,但這真是大實話。
這讓我再次想起西薩‧希達戈在《資訊裂變》中提出的三個觀點:
1.知識創造了想像,把想像力結晶化、交付出去,這個過程讓知識成為了競爭力:也就是科技。
2.一個國家資訊的量與複雜度的,等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資訊意指各種知識、技術與訊息等可連結、結晶為產品的資訊,其根本是科技。
3.經濟是資訊成長的世俗展現:換言之,經濟是科技成長的間接表現。
科技是未來國家競爭力的最重要參數。
一個簡單的例子:巴西與韓國。
韓國對巴西貿易逆差,進口了大量的礦產與水果,然而韓國出口的卻是複雜度高的3C用品。數據上巴西似乎佔便宜,但在經濟體的世俗表現上,韓國3C產品背後帶動的產業鏈、科技含量、勞動參與度,全然不是巴西農礦品可相提並論,故:經濟強國是韓國,不是巴西。
同理可證台灣與台灣主要貿易國。
台灣不弱,也有角色,而我們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角色在未來競爭關係中的價值與重要性。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