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曹若梅/亂世天子 唐肅宗

「救命啊!快來人,有鬼啊!」武惠妃在宮裡大聲嘶喊。宮女們急奔入內侍候,但是大家都知道,並非鬼怪作祟,而是貴妃的驚恐症又發作了。

武惠妃得到唐玄宗的恩寵,一心指望自己的兒子李瑁被立為儲君,可是,李瑁的表現並不出色,再加上只是皇帝的第13個兒子,在順序上根本就爭不過兄長。所以,太子已經是趙麗妃所生的兒子李瑛了,李瑁入主東宮可說是機會渺茫。

「不行,本宮一定要給瑁兒爭個位份,不能讓他庸庸碌碌過一生。」

「娘娘,明爭不過,不如暗鬥,老臣倒是有個主意。」宰相李林甫獻出陰狠的一計。

這一天,武惠妃急召太子李瑛,和另外兩位皇子李瑤、李琚入宮,而且要全副武裝,原因是匪徒入侵,他們要維護宮院安全。同一時間,武惠妃又換了一副嘴臉,在皇帝面前哭訴:「三位皇子攜帶武器,來勢洶洶,臣妾害怕極了,求陛下做主。」

唐玄宗不由分說的逮捕了三個皇子,分別處以重刑,後來李瑛等三人都死了,皇帝這才發現鑄成大錯,但是後悔已遲,從此武惠妃慘遭囚禁,李瑁再也不可能被立為太子了。

武惠妃終日以淚洗面,加之以良心不安,似乎不時見到李瑛等三人的冤魂,悠悠然在宮室內飄繞,她嚇得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

太子之位空懸,朝堂議論紛紛。唐玄宗本想以長子李琮為東宮,但是,李琮打獵時顏面受損,變得醜陋不堪。「唉!望之不似人君,何來天子威儀?」於是,皇帝想到了老三李亨。

李亨長得最像父親,可說是相貌堂堂,當初母親孕期中,正值黨爭惡鬥激烈,母親差一點兒誤食滑胎藥,李亨就無法來到世間了,所以大家都說這個孩子必有後福。但是李亨的個性庸懦,缺乏玄宗皇帝的精明練達。「軟弱些也好,處事圓融,倒是讓朕放心不少。」西元738年,27歲的李亨被立為太子。

見多了宮闈鬥爭的李亨,處處小心謹慎,並未以太子的威勢懾人。無奈還是招來災禍。奸相李林甫構陷李亨的元配韋氏家族謀反,又把另一名侍妾杜氏的家庭糾紛搬上檯面,李亨為了向父皇表示清白,立刻驅逐韋氏和杜氏,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你年紀輕輕就兩鬢斑白,想來是有不少煩心事吧!」「兒臣只願為父皇分憂,為國事效力,其餘瑣事不願細想。」李亨和父親對話時總是戒慎恐懼。不過,皇帝終究是重視親情的,他張羅著為李亨選妃,就是貌美聰慧的張良娣。

張良娣出身名門,甘心與李亨同甘共苦,在詭譎多變的政壇,她處處為丈夫謀劃,為日後的執政鋪路;此時,宮裡特派總管一名,到太子宅邸侍奉,這個人就是宦官李輔國(原名李靜忠,只是宮裡一名僕役)。

李輔國和張良娣結合圖利,看似為了維護李亨,實則培養私人勢力。西元755年,「安史之亂」摧毀了大唐盛世,叛軍致使烽火遍地,李亨隨著唐玄宗、楊貴妃等一路西逃,李輔國卻精心安排了一場政變。當聖駕行至馬嵬時,宰相楊國忠和楊氏全族被誅殺殆盡,連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也被賜死,這就是白居易「長恨歌」中所寫的:「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唐玄宗受此打擊,彷彿一夜間便蒼老了,李亨不再伴隨父皇入蜀(四川),他北走朔方,在李輔國等人的簇擁下,於靈武登基稱帝,他就是唐肅宗,一個亂世中的苦命天子。

被遙奉為太上皇的唐玄宗,在事發兩年後回到長安,立刻遭到李輔國的控制,身邊的忠臣都被流放,一言一行都受監視;至於肅宗皇帝,也只是李輔國的傀儡。「陛下安居於內,外事都交給老奴吧。」李輔國大言不慚的表示。他甚至假傳聖旨,結黨營私。

如今已貴為皇后的張良娣,行徑更是囂張,她公然陷害太子李豫,還挑撥李豫和弟弟李倓的感情,恣意製造爭端。「陛下,建寧王李倓圖謀不軌⋯⋯」張皇后不時的污衊李倓,李輔國還在一旁幫腔,本就心煩意亂的唐肅宗,竟然下令李倓自盡,宮闈慘事又添一樁。

唐肅宗的憂煩其來有自,清明坦蕩的朝局不再,而安史的餘孽猶存,始終未能徹底剿滅,皇帝不得已,只好向外族回紇請兵:「如果你們協助大唐的軍隊平亂,收復長安、洛陽,兩京的財物便歸你們所有。」

這個協議可讓百姓吃足了苦頭,回紇軍隊入京,燒殺搶掠了三個多月,洛陽城內大火一月不熄,人民流離失所,寒冬時只能以稻草裹身避寒,皇帝聽聞後潸然淚下。

更令唐肅宗傷感的,是形同囚犯的太上皇,早已是古稀之年,健康每況愈下。他身為人子,又貴為一國之君,卻連探訪父親的自由都沒有,憂思之下,自己的身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啟稟皇后,老奴以為⋯⋯」「夠了,你先退下,本宮自有打算。」精於算計的張皇后和李輔國利慾薰心,雙方失去合作的誠意,反而互相攻訐,所有的爭端,都讓肅宗皇帝左右為難。

西元762年,唐玄宗在太極宮內駕崩,唐肅宗也已經病重,甚至無法起身,張皇后在一旁服侍湯藥,不料李輔國竟然奪門而入,把皇后強行驅之別院,唐肅宗受到驚嚇,次日駕崩,得年52歲,距離太上皇的離世還不到一個月,大唐的氣勢再也無法重振。

唐肅宗一生恭謹,雖無雄才大略,也不至於暴虐失德,他處在一個無力回天的亂世,放任宦官禍國,慘遭後世批評;或許,看遍政治的腥風血雨,飽經憂患的命運,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