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抖音臉書封面
【特約記者劉詠竹報導】「蛤?你在玩抖音?你是小學生嗎?」在一群大學生中,你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他們對於抖音的不接受。不過,「抖音」是什麼?又為什麼大學生如此排斥它呢?
抖音短視頻,簡稱抖音,是新興的手機app,用戶可以錄製15秒的短片,配上多樣的背景音樂以及許多吸引人的特效,影片生動活潑。因為拍攝方便快速又有趣的特性,抖音曾多次躍居多國App Store或Google Play總榜的第一名。
在多國都引起廣大迴響的抖音,在臺灣似乎有些碰壁,大學生尤其不能接受。為了解答疑惑,愛傳媒訪問多位大學生,歸納出以下幾個抖音不被接受的原因:
拍攝過程過於尷尬
隨音樂節奏舞動固然有它好玩的地方,但多數同學認為自己還不夠有自信到能錄製這樣的影片,加上不願承擔來自他人的眼光,因而作罷。
廣告打得太兇令人厭煩
YouTube廣告中時常出現抖音的影片,宣傳效果十足,但出現頻率甚高,造成反效果,讓大家不願意再去接觸它。
內容大多不具意義
抖音影片時長較短,許多影片拍攝手法雖然新穎,卻讓人摸不清作者想傳達什麼,進而讓大學生們拒絕觀看。
臺藝大 賴祥蔚教授也認為,抖音只有簡單的影像,似乎傳達不了什麼訊息,或許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較具吸引力。
圖/抖音影片(翻攝自YouTube)
在這負面聲浪一片倒的情況下,其實也有少數同學認為抖音沒那麼糟糕,有人認為它是一個能夠讓人充分展現自我的平台,也有人說抖音的影片有趣,具有創新的價值。
記者觀察抖音平台上熱門的影片發現,它和大家平常認知的不太一樣;不論是動物的可愛模樣,或是一些搞笑影片,甚至是厲害的影音創作者發佈的影片都能在上面看到。我們平常接觸到的抖音影片大多來自中國,中國的創作者大多拍攝舞蹈或是大量特效的短片,也有些是利用文字說個短短的笑話;然而國際版的抖音影片內容較為多元,比較像是提供創作者分享直立影片的平台。
很多人覺得抖音是給小孩子玩的,做為一個「大人」,應該把時間與精力花在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而不是整天對著手機螢幕舞動;不過我們不需要全然排斥它,偶爾還是可以看看別人的影片,激發創意,增添生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