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張競/「尪仔標」——我的中華文化啟蒙老師

    「尪仔標」是每位四五六年級生童年最佳玩伴,尪仔標又稱翁仔標、圓牌或是直接叫ㄤ阿魒。但是不論名稱怎麼叫,它是啥可真是人人都知道,絕對不會搞錯。

    其實尪仔標在各個不同文化體系與社會中,都有相當相似同類產品,不過多半都是用來收藏與交換。但是能夠像臺灣社會這樣,尪仔標又能夠收藏,也可以當玩具,其實真是非常特殊。

    臺灣的尪仔標玩法真是五花八門,可以在桌上當牌戲,更可以當比較大小,甚或是抽籤拼大小接龍的工具。放在地上堆起來,可以當作拿來相互抽打的目標,當然用來投擲抽打的工具,自然也是尪仔標本身。

    臺灣社會飽受中華文化薰陶,印製尪仔標供應童玩市場需求的廠商,牌面上圖案人物,經常是在章回小說上找靈感。所以我孩童時,透過尪仔標牌戲認識了西遊記、封神榜、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的所有人物。當時廠商在印製尪仔標時,還會很認真地加上注音符號,在進小學前就認識好多字,那有人是靠唸書,都是從這些尪仔標上學來的啦!

    儘管透過尪仔標,將小說人物都記住,但是玩起尪仔標牌戲時,誰比誰大老是有爭議,大家只有找這些章回小說,依據故事情節打官司。小學老師老是覺得我們能夠認真唸這些中國章回小說,真是神童早熟,他們那能知道也不過是我們希望在玩尪仔標時,擔心會被人騙了吧!

    中國古典文學那麼多,可是尪仔標上從來就沒印過紅樓夢、聊齋、金瓶梅與儒林外史的人物,看來真是這些章回小說講得是大人的故事,引不起小朋友的興趣。

    我因為玩尪仔標與中華傳統文化章回小說結緣,後來布袋戲興起後,就開始印製各個布袋戲主要角色,讓我們更是成為布袋戲迷,一直到現在,經常在廟口看戲捨不得走,小時候養成習慣成自然。就是沒有辦法改喔!

    教育專家經常把遊戲中學習掛在嘴邊,但聽到我說尪仔標是我與中國文學結緣的橋樑時,總是滿臉不相信,讓我老是覺得在象牙塔待太久,必定會喪失童真的記憶。

    您以為尪仔標真的被電腦與網路世代淘汰了嗎?不妨上網看看,網購商品中,尪仔標可還算是經常有生意的商品。不知道會不會有人願意舉辦個長青盃尪仔標大賽,讓四五年級生出來,面紅耳赤大聲吆喝地抽打尪仔標,讓子孫們知道,他們的爺爺可是寶刀未老呢!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