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油飯配紅蟳?能嚥得下嗎?這幾天過年大魚大肉吃得油膩,更可以體會那無法入口的反胃。這個故事從早上經常是吃前一晚打包辦桌的剩食說起。
鄒隆娜和《青春壯遊》的主編古碧玲以及中華電信基金會林佳儀一起在年假前擠進錄音間預錄這集節目,氣氛有著走踏台灣的學習理解和焦慮憂心。
鄒隆娜回想10年前的大二升大三暑假,想著計畫著打工賺錢還能去離島或後山旅遊,報名參加中華電信基金會第二屆的「蹲點•台灣」一手服務,一手記錄活動,但是沒想到抽籤抽到三峽復興堂,距離板橋台藝大僅僅20分鐘的車程,讓他們懷抱遺憾忐忑和疑慮「這會有數位落差嗎?會有故事嗎?」的複雜心情前進三峽這個表面走馬看花看似熟悉卻又不太知道的復興堂教會探問拜訪。
她沒想過「弱勢」是從油膩的早餐開始,她表示,一般小朋友吃奶茶和吐司。但她跟小朋友聊天卻得到「我們今天早上吃油飯配紅蟳」的輕鬆回應,那心疼混雜著腦海浮現撲鼻的過夜油膩使人立即感受到鼻子到胃的反射性緊縮。鄒隆娜在三峽復興堂裡蹲點,她說:「有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在辦婚宴的地方工作,每天早餐就是媽媽前一天打包回來的油膩食物。」鄒隆娜重新理解「弱勢」不是地理名詞的存在城鄉差距,而是一種生活狀態的相對性,家庭家境的差異竟是早餐吃什麼開始體現。
鄒隆娜是《台灣十年》的記錄片導演之一,她來電台談論10年前的蹲點拍片,認識城鄉弱勢階級,學習觀察融入和拍片的草根經驗,讓她成為記錄片工作者和劇情片導演。這還促成一段美麗的姻緣,鄒隆娜和搭檔的學長歐詩偉倆人相處磨合,解決問題,找故事拍片,走在一起成為伴侶,然後去年底成為夫妻。
鄒隆娜指她和歐詩偉從不知道拍什麼,不知道如何跟被拍攝者培養感情,去蹲點是學習觀察人,去慢慢培養感情,經歷拍記錄片是怎麼一回事,對世界有多一點了解。他們拍了3個小朋友的日常故事。記錄三峽復興堂設備完善,沒有數位落差,但是周遭爸媽忙工作賺錢或是單親扶養者,小孩缺少父母陪伴的經濟弱勢者成長處境,未來想像?透過小朋友在復興堂老師和過往受到幫助回來的志工哥哥姐姐幫助下得到課後輔導,得到部份庇護照顧。
鄒隆娜本身就很有故事,她母親是菲律賓人,是20年前來台的第一代外勞,嫁給年紀大的外省老爸後也是外配,鄒隆娜先在菲律賓居住10年後回台灣,有學習融入和認同上的尷尬和他者位置的觀察,鄒隆娜原本考上台大財金系,他爸媽引以為傲但是唸得辛苦,她苦思掙扎後放棄,想起從小跟著爸爸看電影,就轉學改唸台藝大電影系,鄒隆娜生動的說了一段爸媽不願意承認她轉學的經驗,指在不認識的鄰居共同搭電梯的電梯間內倆人竟然會刻意的聊天提起她讀台大財金系(其實她已經是轉學台藝大)讓在場的她感到心虛臉紅,但也能體會爸媽曾經和依戀著以她台大為榮的情緒反應。
鄒隆娜的台藝大畢業作《薯片》談她一半外省一半外國的衝擊適應。而多元文化和外勞議題是她關注的議題,她在《台灣十年》內的(942)以她母親為原型和一則新聞事件做故事表面談一個移工外勞的故事,但也是講一個台灣的故事。鄒隆娜指她和週邊很多朋友都已經不在台灣工作,台灣社會並沒有覺察「我們已經像菲律賓一樣,是向外輸出人力的國家。」
鄒隆娜30歲的年紀卻清新細緻秀麗,還是大學生的清新氣質,中華電信基金會的林佳儀指10年前和10年後鄒隆娜變化不大,歲月移走並沒有留下明顯的痕跡。
2019的台灣挑戰很多,在中美貿易大戰的動盪中,台灣的內外拉扯紛擾,鄒隆娜私下表達她30歲同儕同輩的人生焦慮,而媒體資歷深厚的古碧玲也透露出中年憂鬱,不斷讀書行腳台灣,探問著台灣5年後10後的未來!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