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曹若梅/軍師聯盟第一美女甄宓的真愛

 「夫人,奴婢聽說將軍前線作戰失利,您和太夫人是否早做打算啊?」「你先去稟報吧,請婆婆拿個主意。」善良的甄宓方寸大亂,不知該如何應對。

 此時是東漢末期,由於桓帝、靈帝失德,難以重振朝綱,政治日益敗壞,年幼的劉協被擁立為帝,是為漢獻帝,朝政卻被董卓把持。董卓凶狠殘暴,天下群雄並起,結盟聲討董卓,其中最強的兩股勢力,就是曹操和袁紹。

 曹操和袁紹只差1歲,兩人本是舊識,但出身背景卻大不相同。袁家名聲顯赫,故吏門生遍布天下;曹操的父親只是曹騰的養子,因為曹騰是宮裡的太監,根本沒有子嗣,所以曹操雖然才智出眾,聲望遠遠不及袁紹。

 董卓之亂平定後,袁紹控制了山東、山西、河北一帶,手握20萬大軍,帳內人才濟濟,是全國勢力最強的諸侯,他為兒子袁熙聘娶的妻子,就是美女甄宓。

 甄宓的父親當過縣令,祖輩甄邯是西漢的大司馬,甄家是地方豪門,但是甄宓生於亂世,難以擺脫命運的枷鎖。

 甄宓是家中么女,上有兄姐七人,據說母親懷孕期間,經常夢見仙女下凡,臨產時又得仙人庇佑,產程順利平安,小女嬰眉目如畫,甄家找了高人前來相面,預測此女是「福慧雙修,貴不可言。」

 甄宓3歲時父親去世,雖是懵懂的年紀,她卻表現出大人般的沉穩,她的個性溫婉賢良,不喜嬉鬧,不好玩耍,經常跟著兄長讀書識字,而且過目不忘,博聞強記,讓人嘖嘖稱奇。「母親,如今天下大亂,鄰里間多拿財貨來跟我們換糧,府中既然屯糧豐富,何不開倉賑濟,既得美名又可避禍求安,聚斂錢財總是令人不安啊!」甄宓的見解,果然讓甄家的賢名遠傳。

 甄宓姿容艷麗,賢淑有德,嫁入袁家為媳,稱得上是佳偶天成,門當戶對,不料造化弄人,結婚不過數年,袁紹在官渡之戰敗給曹操(西元200年),之後抑鬱而終。袁家的三個兒子互爭兵權,自相殘殺,全都出征在外,只有甄宓最重孝道,留在鄴城的府邸照顧婆婆劉氏。

 可是,曹操的軍隊包圍鄴城,徹底擊潰袁紹殘餘的部隊。曹操下令任何人都不准擅入袁府,唯有一人大膽的違抗軍令,他就是曹操的長子曹丕。

 曹丕一身戎裝,率先闖進袁府,甄宓膽戰心驚,埋首在婆婆膝上不敢抬頭。「袁伯母不必害怕,你我兩家世代交好,不會傷及無辜,這位是您的兒媳吧!起身讓我瞧瞧。」曹丕持劍向前,語帶威脅的說道。

 甄宓的絕世容顏,讓曹丕驚的呆了,不禁脫口而出:「果然是名不虛傳啊!」曹丕牽著甄宓的手緩緩走到門口,正巧遇到曹操率眾入府。曹操久聞甄宓艷名,本想納她為妾,一見兒子已經捷足先登了,只好尷尬的笑著回應:「看來我曹家得了一個好兒媳啊!」此時甄宓23歲,正是花朵一般的年紀。

 甄宓雖然比曹丕年長,但夫妻感情和睦,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東鄉公主,她從未恃寵而驕,反而力勸曹丕納妾:「自古君王若想多添子嗣,開枝散葉,只有妾身一人是不行的。」於是,曹丕身邊又有了郭貴嬪等幾個侍妾,已經退位的漢獻帝劉協,也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送給曹丕,甄宓和她們相處融洽,從不獻媚爭寵,製造事端。

 甄宓對曹丕的生母卞夫人十分孝順,卞夫人身體不適,甄宓日夜服侍,卞夫人對甄宓也能真心相待。西元216年,曹操東征孫權,此時甄宓抱病,卞夫人體貼的說:「我們都要隨軍遠行,你既然身體有恙,就留在鄴城好好調養吧!」於是,曹丕和卞夫人便帶著甄宓的一子一女出發了。

 一年後曹操率軍返回鄴城,甄宓早已痊癒,和兩個孩子久別相見,卻沒有流露出擔憂思念之情,反而很淡定的向卞夫人表示:「孩子們有您照看,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曹丕和卞夫人聽聞皆欣喜不已。

 本以為歲月靜好就此持續,但隨著曹操的年邁衰老,繼位問題,成為曹丕和弟弟曹植相爭的導火線,無辜的甄宓也被捲入。

 曹植比甄宓年輕10歲,聰慧多才天下知,但他生性浪漫不拘小節,讓曹操頗為失望,也讓曹丕有了借題發揮的理由,其中的關鍵,就是甄宓。

 「流言如沸,子建(曹植)罔顧人倫,這幾首詩吟詠的對象,不就是長嫂甄宓嗎?如此敗壞風氣,失德於天下,誰人能容?」曹丕勃然大怒。

 甄宓得知後驚恐不已,她和子建清清白白,素無曖昧,豈有失德之說?倒是這些年自己色衰而愛弛,曹丕對她的恩寵不若以往,於是哀怨的寫下『塘上行』:「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放肆!這是在怪朕薄情寡義嗎?」曹操在西元220年去世,曹丕即位為魏文帝,變得暴躁易怒,他冊封郭貴嬪為皇后,卻賜死甄宓,甄宓死時只有40歲,一子一女就交由郭皇后撫養。

 曹丕把甄宓的玉枕交給曹植。「子建,朕知道你愛慕甄夫人,這是她的遺物,你就收著吧。」「多謝陛下垂憐。」曹植得知甄宓遇害,內心淌血卻不敢多言,他曾被曹丕逼著七步成詩,寫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在位6年多病逝,年僅40。其子曹叡即位為魏明帝,立即追封甄宓為文昭皇后,並對郭皇后展開迫害。

 「陛下三思,郭太后無過,對您還有養育之恩啊!」老臣的勸諫,敵不過魏明帝對母親的思念,他經常夢見亡母,當他讀到子建叔叔所寫的『感甄賦』,在詩文中把甄宓化身為洛水之神,魏明帝潸然淚下,將其改為『洛神賦』,不僅傳誦千古,許多名家依此繪出洛神,甄宓美麗的形象永遠深植人心…。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