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曹若梅/赴日展出的故宮國寶,當年驚險逃離日軍

 隆隆的砲聲震驚了關內關外,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在民國二十年〈1931年〉的九月被日軍攻佔,此時距離北京〈當時名為北平〉尚有200公里;到了第二年的年初,日軍又攻下錦州,進佔整個東北,威脅到熱河省,這時候距離北京只有50公里了,日本的軍隊一日便可開抵故都北京。

 北京是從元朝13世紀建國以來的都城。中華民國時期,將明成祖所修建的紫禁城更名為『故宮博物院』,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所保存歷朝歷代的文物,都是珍貴的國家資產,豈能讓它們毀於戰火!

 「讓國寶遷出北京,暫放到安全的地方。」「這可是項大工程,包裝、運送、安全的維護等等,真是說易行難啊!」故宮博物院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在議論紛紛。當時的院長易培基為了維護古物安全,還是決定要讓古物搬家,但是他個人因為健康狀況不佳,便交代他的同學,當時故宮的院長祕書吳瀛,擔負起這份重責大任。

 一個個大木箱不久便運抵故宮,作為裝置古物之用。

 「先把箱子吊起來再往下摔,試試看是否結實可靠?」工作人員為了確保箱子的構造可以保護古物,真的在廣場上進行摔箱的測試。此外,一車車棉花也送至故宮,做為箱內的填充之用。「這些是舊的棉絮,雖然價格便宜,不過彈性較差,防震效果不佳,怎能保障箱子裡的珍寶安穩呢?」吳瀛堅持要用品質最好的棉花,於是,大批的上等純棉又運到故宮。

 沒想到這些進進出出的車輛,卻引起軒然大波。

 「政府要將國寶遷出北京,那不就等於放棄京城,置人民於不顧嗎?」「這些都是無價之寶,怎麼能輕易搬動呢?國寶出宮可是大不吉啊!」北京城內謠言紛飛,人心惶惶,大家都說政府要向日本人投降,連老百姓的生死都顧不了。

 「政府就是因為要跟日本抗爭到底,打算長期作戰絕不投降,所以才計畫把國寶暫放到安全的地方。唉!這些人以訛傳訛,只會讓事情更複雜。」吳瀛忍不住嘆氣連連。可是,反對的聲浪不容忽視,當時最著名的學者魯迅,寫了諷刺的文章說道:「寂寞空城在,倉皇文物遷。」更嚴重的則是故宮的工作人員周肇祥,竟然號召民眾組成文物保護協會,除了示威遊行發傳單,還阻撓車輛進出故宮,讓文物裝箱的過程更形艱困。

 從1932年秋天開始,文物打包的工作就持續的進行,故宮宮外隨時有人喧嘩鼓譟,工作人員是提心吊膽還得小心翼翼,各類文物的裝箱要放得穩、綁得緊、隔得遠而不相碰撞,不能搖晃。比如皇后頭上所戴的鳳冠,一顆顆珍珠翡翠都要先取下分別安置,再用棉絮層層包裹,然後才能裝箱綑綁。字畫、器皿,以及所有的皇家用品,都要分門別類的妥善收藏,絲毫損傷不得。

 1933年2月5日這天入夜,北京城內全城戒嚴,街道上一無人車通行,2118箱文物靜置在紫禁城的廣場等著出宮,邁向不可預知的漫漫長路。

 文物放上一輛輛人力拖拉的板車,把行走時的震動降到最低,板車前、後是故宮的工作人員,左、右則是荷槍實彈的軍警,四周的氣氛安靜詭譎,趁著夜色深沉,板車隊伍來到前門火車站,直接登上故宮文物專車。

 吳瀛登上這列專車的第一節車廂,車上除了故宮的工作人員、軍警之外並無一般乘客,車頂還架設了機關槍,如果有人劫掠行搶,一律是格殺勿論!此外,大家都得排班守夜,把維安工作做到萬無一失。

 「在火車的持續搖晃下,夜裡值勤還真是辛苦。」「是啊!我們為了提振精神不打瞌睡,大家就輪流講鬼故事,比如說皇宮裡有什麼妖魔鬼怪,精靈狐仙之類的傳說,自己嚇自己別睡著了便是。」故宮人打趣著回憶。

 這列文物專車先乘平漢鐵路到達鄭州,經隴海線到徐州,再轉津浦線到浦口,這一路上所有的列車都禮讓專車先行通過,避免引起旅客的騷動,也預防日本可能進行的攻擊。

 文物平安的到了浦口登船轉運到上海,接著出現嚴重的問題,價值連城的寶物得往哪兒放呢?「南京是首都,繼續往南京運吧!」「可是南京的故宮分院還沒完工,國寶怎能放置在工地呢?」「上海人口太多,治安堪慮也不安全啊!」「沒錯,人多住宅密集,萬一發生火災波及文物,那可不得了。」「再說上海的氣候潮濕,對字畫類的文物不利,這也得慎重考慮。」就在大家爭論不休的情況下,這2118箱珍寶竟在火車站空等了20多天。連故宮的工作人員都自我調侃:「咱們這可是抬著棺材找墳地了。」從大家的苦笑聲中,不難想見當時的艱辛,日本侵華虎視眈眈,社會動盪民生凋蔽,但這批古物似乎有靈,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竟然一路走來安然無恙。

 日本在1932年的元月進攻上海,史稱「一二八事變」。這會兒國寶無處可去,只好情商法國租界地的天主堂仁濟醫院,把一棟七層樓的倉庫租給故宮安置國寶,讓國寶暫時有個家。

 這座倉庫四周的環境單純,而且每層都設有保全,故宮人員將國寶進駐之後,每一層的鑰匙都由故宮及中央銀行分別保管,沒有人可以單獨開啟寶庫,這算是最周全的安全維護了。

 直到南京故宮分院在1935年落成,之後又陸續從北京運來四批寶物,總共一萬九千多箱的文物,終於安放到了南京。但是,隨著中日戰爭在1937年全面爆發,寶物又分成三個路線出發,在槍林彈雨中輾轉西遷重慶,途中躲過多次的飛機轟炸;八年艱苦的戰爭結束,國共內戰開打,寶物在1948年開始又往台灣遷移,輪船、火車、飛機,無一不是驚險萬分,大家熟悉的清明上河圖、翠玉白菜等等珍寶,就是這麼千里迢迢的來到台北外雙溪故宮博物院,重新在世人面前展現絕代風華。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