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曹若梅/比媽祖更早的『護國聖母』

 今天是冼英(冼,讀音顯)大喜的日子,新郎倌是她自己選的高涼郡太守馮寶,其父馮融是羅州刺史,馮氏在嶺南三代為官。冼英是百越族俚人酋長之女,雙方可說是門當戶對。

 俚族人世居於嶺南(大約今天的兩廣一帶),人口將近50萬,但是他們的農耕技術不如中原,文化更嫌粗鄙;至於管理階層的漢族馮家,由於不諳地方習俗,和俚族人格格不入,很難達到政通人和的目標。冼英自幼熟讀古籍『春秋』,不抹胭脂塗粉,倒是喜歡舞刀弄槍,頗具軍事長才,如今她自行同意馮家的提親,其實雙方都有著更長遠的規劃。

 「族群融合、避免對立、減少衝突、截長補短,增進族人的幸福。」冼英告訴夫婿自己的想法,獲得馮寶由衷的讚賞。因為,這時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期間,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時期的動盪不安:魏晉南北朝。

 果然,冼英婚後十多年,也就是西元548年,南梁發生『侯景之亂』。大將侯景率軍進攻首都,逼死了皇帝,此時還有一個野心勃勃的高州刺史李遷仕,趁機威脅馮寶一同起兵造反。「夫君萬萬不可前去,陷我百姓於戰火,且容我思考對策。」馮冼氏決定自己率眾前往高州,佯裝是給李遷仕送禮賠罪,再出其不意發動攻勢,平定了這場變亂。此時朝中最傑出的將領是陳霸先,馮冼氏慧眼獨具,認為此人必有成就,便協同陳霸先的部隊弭平侯景之亂,陳霸先進而稱帝自立,他就是南朝陳武帝。

 「馮冼家族壟斷了南洋的珠寶、象牙、珊瑚等等交易,累積大量財富,聲勢不容小覷。」陳武帝即位以後經常忐忑,開始懷疑馮冼氏的動向,擔心嶺南成為亂源,威脅到都城建康(今南京)的安危。馮冼氏當然明白中央的顧慮,立刻交代兒子馮樸,親自到朝廷覲見皇帝以示效忠。

 「故人之子前來,如此甚好!傳朕旨意,馮樸封為陽春太守。」馮冼氏遣子入朝為質,讓陳武帝心中的疑慮盡除。可是,馮樸只有9歲,怎麼可能當官呢?陳武帝這麼做,就是要把治理地方的責任,轉交給他的母親馮冼氏,也表示朝廷對於他們的信任。

 不過陳武帝在位僅只兩年就病故了,馮寶也去世了,馮冼氏獨自擔當重任,始終維護著嶺南的安定。西元569年,廣州刺史歐陽紇扣押了馮樸,脅迫馮冼氏與之聯合叛變。「休想!我豈能為了兒子背叛國家?」馮冼氏發動族人,配合朝廷的軍隊平定亂事,也順利的救回愛子。

 馮冼家族全力效忠陳朝,可惜陳朝的君主後繼無人,竟然冒出一個荒唐的陳叔寶繼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陳後主。陳叔寶奢侈浪費,不能體恤民情,上朝時還擁著愛妃坐在膝上,一邊談情說愛一邊和大臣議事。

 馮冼氏當然知道國君失德,朝政紊亂的現況,其實這正是自己據地稱王的大好時機,可是她不想興兵黷武,引發不必要的戰爭,無奈動盪不安的歷史軌跡還是降臨了。

 來自中原的政治家楊堅雄才大略,他逐步統一北方,建立隋朝,又覆滅陳朝,陳後主成了亡國之君,被擄到長安。此時隋朝的軍隊據守在嶺南,即將與百越族展開廝殺。馮冼氏知道形勢險惡,既想要忠於陳朝,又不願族人陷入苦戰,簡直是進退維谷,讓她寢食難安。

 相較之下,倒是被俘虜的陳後主心無掛念,鎮日吃喝玩樂,在楊堅的勸說下,還親筆寫信勸降馮冼氏,不要為難隋朝的軍隊。

 馮冼氏得信後涕淚縱橫,想起當年與陳武帝並肩作戰,共創霸業,那是何等威武風光!如今子孫不肖以致亡國,怎不讓人感慨萬千。

 「為了遵從君命,更為了百姓安危,老身決定歸順新朝,迎接軍隊入城。」隋朝大將韋洸本以為雙方將一較生死,沒想到根本無需犧牲,嶺南便盡歸隋朝的疆域,隋文帝楊堅得知後更是大喜過望。

 歲月悠悠,馮冼氏不再年輕,幸而孫輩允文允武,人才濟濟。不料就在西元590年,自己的族人王仲宣竟然叛變,朝廷所派的大將韋洸戰死沙場,嶺南形勢又變得岌岌可危。「讓馮暄出戰,展示一下身手。」馮冼氏的命令卻讓馮暄十分困擾。「祖母難道不知,我和敵軍的幾位將領友好嗎,我該當如何?」馮暄裹足不前,故意拖延進攻,讓馮冼氏氣急敗壞。「這個孩子怎麼如此不分輕重,大局為重,百姓為要,個人私情又算什麼!」馮冼氏改派另一個孫子馮盎出征,並且囚禁了馮暄。

 好在這場動亂很快便平息了,隋文帝十分欣慰,不僅赦免了馮暄的不戰之罪,還把兄弟倆同時封為刺史,馮冼氏則封為『譙國夫人』(相當於官吏一品大員的母親),最特別的是讓馮冼氏擁有兵權,也就是在必要的時候,譙國夫人可以不必徵得朝廷的同意,就自行調兵遣將安頓地方,這在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例子,馮冼氏堪稱是真正的巾幗英雄。

 年近80的馮冼氏,還親自陪同皇帝派來的特使裴矩,在嶺南各州巡視,撫慰人民,眾人有鑑於馮冼氏這數十年來苦民所苦的辛勞,都畢恭畢敬的迎接使臣,裴矩把實際狀況上奏朝廷,馮冼氏再一次獲得隋文帝嘉勉,嶺南各部也尊稱她是『護國聖母』,護衛著百姓安居樂業。

 馮冼氏在西元602年以90歲的高齡去世,隋文帝將其諡號定為『誠敬夫人』。她一生經歷了南朝的梁、陳和大一統的隋朝三次改朝換代,卻始終以人民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念茲在茲都是嶺南地區的安定,她的孫子馮盎成為之後唐朝的大將,甚得唐高祖李淵的重視,因為他始終記得祖母的風範,憂國憂民,任勞任怨,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馮冼氏這一生的志業和成就。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