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BENQ╳潮人物美學講座  雲門舞集首席攝影師劉振祥:談美學的定格

圖/劉振祥於築空間開設美學講座談攝影

【撰文:Tammy |攝影:juju photostudio】

看過雲門舞集演出的宣傳海報嗎?

慢速快門下,舞者的動作之間充滿能量的流動;

而精準的瞬間捕捉,則幾乎再現了舞蹈節奏。

這些平面影像配合每一齣舞作的內容與風格,

緊抓著林懷民創作的精神,

也幾乎成為一般大眾對雲門舞集的第一印象。

圖/Benq專業修圖螢幕Sw271

 自1987年起與林懷民合作至今,攝影師劉振祥從底片到數位時代,累積了三十多年拍攝表演藝術的經驗。如何在舞作中找到適合平面表現的畫面組合,又保持舞蹈的張力,同時貼近林懷民原作的觀點,是拍攝時最大的挑戰。

 拍攝完成後,劉振祥使用BenQ 4K HDR專業攝影修圖螢幕SW271進行檢視與後製,螢幕上自然的色彩轉換和暗部細節的亮眼表現,為高反差的舞台照片帶來最佳呈現效果,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圖/雲門舞集《薪傳》,劉振祥攝

 與雲門舞集合作時,一齣舞作大致會拍攝三次。第一次拍攝,是在公演前一、兩年,此時編舞尚未完成,但需先拍攝舞作整體概念的畫面,作為前期行銷用途。第二次的照片,多半是為了放在節目單上,這個時候舞者服裝也已經大抵確定,彩排中的拍攝可以呈現更多細節。第三次就是捕捉舞台上精彩的正式演出了。

靈感與編舞家互相激盪

 上述流程,說明了劉振祥的其中一項重要任務,便是從無到有幫助舞作做出影像定調。期間也會與編舞家互相激盪──當他為了拍照而嘗試一些舞者之間隨機的畫面組合,最後經常成為編舞家設計舞蹈動作的靈感,進而化為作品的一部分。

圖/劉振祥的《關於島嶼》

 為了讓畫面符合美學結構,有時劉振祥會請編舞家調整舞蹈節拍和動作配合拍攝。舞作《關於島嶼》的海報,就是在劉振祥的「導演」下完成的──排練時,劉振祥請舞者用同一個節拍在地上滾動,捕捉了每個人雙腳同時朝上的瞬間。

 進電腦調整後製時,又靈機一動,將上下顛倒過來,像是舞者從天而降踏出一段舞步,畫面相當搶眼。這個設計便成為《關於島嶼》世界巡演的主視覺。

 即使如此,攝影還是存在著可遇不可求的時機。

 一次,雲門舞集到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進行戶外公演,第一天,日頭炎炎,舞台燙得需要潑水降溫;第二天竟下起大雨,舞台都被淹掉了,舞團臨時決定改跳原本就是和水互動的《水月》。第三天,開演前十分鐘,雨勢稍歇,一片山嵐自舞台後方的山脈間浮起,搭配舞台四周的金黃稻田,劉振祥趕緊抓起相機拍下預定演出的《稻禾》以及《薪傳》的〈渡海〉片段,畫面中,舞者像在金色稻海中破浪航行,確實是一幕天時、地利、人和的美景。

 將拍攝舞作比喻為「翻譯」的劉振祥說:「每次遇到需要迅速做決定的快門時機,我都覺得很像同步口譯!」

圖/雲門舞集-水月

相機技術需後製器材配合

 從底片時代進入數位時代,劉振祥表示,其中很大的不同在於:如今後期製作的責任也落在攝影師身上。

 以前拍好的底片只要送交暗房技術人員沖洗、放大即可,現在攝影師拍攝完畢後,挑片、修片的流程通常還要再花個三、四天。好處是攝影師得以完整掌握美學詮釋的空間,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後製都在螢幕上處理完畢,輸出中心只負責印刷輸出,如何縮小螢幕和印刷輸出之間的誤差便成了多數攝影師相當在意的問題。

 確實,相機技術在幾年間突飛猛進,卻也需要其他後製器材的配合。劉振祥認為BenQ 4K HDR專業攝影修圖螢幕SW271就是極佳的幫手。BenQ SW271螢幕的色彩濃度與細膩度相當令人驚嘆,其支援10 bit色彩色階的技術,可產生超過十億種色彩,比起一般只能呈現一千六百萬色的螢幕相差百倍之多,因此能提供自然的色彩轉換和細微陰影,達到最細緻平滑的漸層效果。

 劉振祥的經驗是,肉眼看不到那麼多顏色,但高階相機仍可以紀錄色彩數據,這時候螢幕能否忠實呈現色彩數據便是關鍵。有時畫面中很黑的暗部細節相機其實紀錄下來了,好的螢幕顯示出這些細節,讓攝影師在後製詮釋時保有更多可能性。

 BenQ SW271螢幕的99% Adobe RGB色域能夠為綠色和藍色陰影提供大幅擴展的色彩重現範圍,提供給攝影師與影像工作者最高的精確度和卓越的色彩空間。Adobe RGB色域也符合輸出標準,能確保輸出時色彩的一致性。

圖/劉振祥在BenQ美學講座現場

 劉振祥對BenQ SW271螢幕的工業設計也相當滿意,他認為螢幕外觀簡潔的線條減低了影像呈現時的干擾,而其附加的遮光罩,內部為絨布材質,阻擋雜亂光源的同時也防止反光影響修圖,對專業使用者是非常貼心的設計。

 劉振祥表示,觀點、美學以及作品在載具上的呈現同等重要,每個細節都牽涉到作品的完成度。數位攝影時代,好的螢幕是強而有力的後盾,讓創作者節省校正的時間,專心在創作內容上。

圖/雲門舞集-關於島嶼

 以影像內容而論,好的照片並不是將舞台和表演全部紀錄下來就能達成。拍攝時要時時考量視角,其意義,有時必須捨棄掉部分舞台設計或是舞者,才能有較佳的效果。如何取捨畫面與角度,端看表達的內容,攝影師心中最重要的仍是:什麼畫面才能真正傳達舞作精神?

 劉振祥說:「同樣一部小說,由不同翻譯家翻出來,味道肯定不同;不同攝影師來拍表演,也會有不同詮釋。」從事攝影工作超過三十年,劉振祥「轉譯」的熱情不減,今後將繼續讓我們看見更多舞台上的精彩能量。

關於劉振祥:

資深攝影工作者,20歲時舉辦首次個展,1987年開始拍攝紀錄表演藝術,也為電影拍攝劇照。多次舉辦個展及海內外聯展,作品亦獲美術館典藏。曾任職於媒體,後開設攝影工作室,孜孜於拍攝報導、表演藝術,長期與國內各表演團體合作。2010年獲「吳三連獎藝術獎—攝影類」獎項,評審肯定其攝影作品「見證臺灣社會與文化的時代變遷與脈動,並成功捕捉舞者瞬間美妙的舞姿動態。」

圖/劉振祥benq潮人物講座2

 .本文經潮人物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潮人物網路平台(2018)     

 https://chewpeople.com.tw/benq-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