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邱郁雯報導】客家電視台成立以來,除了不斷增加節目數量,更從電視轉向網路頻台直播,使得能跟上時代的變化,但新聞報導是否能多腔調報導,更是觀眾所關注的重大事件之一。
客家電視台於2003年成立,由四海大平安五大腔調: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饒平腔以及詔安腔,全程用本土客家語發音,進行節目與播報,但因客家語的字型不盛行,故用國字作為主要字幕,同時給予其他不懂客家話的人,也能夠學習、了解客家話的機會。
客家電視的新聞是否需多腔調報導?過去曾經有人提出反應,要增加其他腔調在電視台報導,針對這部分的分析如下:
依四海大平安五大腔調在台灣的地域比例來分,四縣腔為主要腔調,海陸腔為第二大腔調,至於大埔腔多以中部為主,而詔安腔是雲林居多,饒平腔則是桃竹苗一帶,目前大部分電視台節目內容多以四縣腔或海陸腔為主。
在過去雖然看過其他腔調的主播在報導,但是被派出去的記者所講的腔調,都是依照該名記者會講的腔調作採訪,比較少利用後期來製作改變腔調。其實新聞可以在各時段有多腔調報導,舉例來說:以前的客家電視台的新聞報導,不像是TVBS或是東森新聞是報導即時性的新聞,而是報導過去一星期所法發生的內容,這時可以挑選該時段要由哪個腔調的主播來播報;另一種發方式則是讓觀眾可以隨選腔調,就如同我們看國外的電影,可以選擇要用原文版或是國語版,將來客家的文字若盛行或發明出來,在電視台的字幕也可以讓觀眾們去選擇想要看的文字,除了傳承文化,在科技上也能跟得上時代的變化。
而後期在youtube頻道已經看的到客家電視台,除了大多的節目,還有新聞也開始直播,雖然可以更進一步了解閱聽眾想要看的,也多了一些互動,不過如同標題提的疑問是否需多腔調,雖然客家電視台已經跟上網路時代的腳步,依舊是該時段,新聞播報何種腔調,觀眾就得聽,沒有選擇其他腔調的權利。
客家電視的新聞需要多腔調報導,因為在這科技達的時代,以一個畫面,呈現不同語言,已經是很容易的操作程序,只需要多幾份音檔,搭配畫面即可,閱聽眾就可選擇節目的腔調,簡單來說,有成熟的技術,只需要良好的搭配計畫而已。而客家電視台的目標雖朝向本土和國際化,想要將客家文化與老祖宗的精神傳承創新,但是為了符合閱聽眾不同的口味、節目內容或是腔調往往會受到一些影響。未來想要符合大眾的期望,應該努力不要失去原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