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天使手指」陳瑞斌 讓台灣之聲躍上好萊塢露天劇場

【特約記者李念穎報導】「音樂是美好的東西,除了音樂我也希望能做公益,我想把美好的東西帶到世界各地,讓文化進行交流。除了鋼琴家,我也希望成為一位藝術家。」擁有「天使手指」美譽之稱的台灣鋼琴音樂家陳瑞斌說。陳瑞斌被歐洲音樂殿堂譽為「二十年才出現的一個天才」,是俄羅斯鋼琴大師拉扎爾貝爾曼(Lazar Berman)唯一的華裔弟子,也是將中華文化搬上好萊塢露天劇場(Hollywood Bowl)的偉大藝術家。

從音樂家到藝術家 貝爾曼給他的啟發

作為貝爾曼唯一的華裔學生,也是晚年所收的弟子,陳瑞斌並沒有受到額外的照顧,反而被老師可怕的教學方法所震懾。20歲那年,他在以色列魯賓斯坦國際大賽上獲獎,也因此與貝爾曼結下緣分,陳瑞斌要向這位俄羅斯鋼琴學派的代表人物拜師時,足足花了兩小時進行演奏,彈到身體全被汗水浸濕才得到這位鋼琴大師的首肯,跟隨貝爾曼學琴的那幾年,陳瑞斌也坦言壓力其實很大,每個月他都搭乘十幾個小時的跨國列車到俄羅斯上課,他回憶道「老師的要求非常嚴格,他希望我什麼都可以做得跟他一樣好,每次他講完要求,我需要消化好一段時間才敢下手彈,因為如果我再做得不好,他會給我嚴苛的表情。」除了琴藝外,貝爾曼也經常與陳瑞斌談論文學和哲學思想,這也成了他在音樂造詣上大耀進的基礎。

貝爾曼曾說他喜歡衝突的音樂,因為真實人生總是幸福與痛苦交織而成的,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就是音樂,它能創造很多可能性。跟隨貝爾曼學琴的那幾年,陳瑞斌習得的不單是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技巧,還有演奏時如何將情感融入音樂並傳遞,是他在鋼琴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環。

在黑白琴鍵之間 傾瀉離家的鄉愁

父親是音樂老師的陳瑞斌,一出生家裡就有一台百年歷史的象牙鋼琴在等著他,5歲時接受父親的指導,展開他的鋼琴生涯,13歲便考取出國資格,隻身前往奧地利維也納修讀音樂,期間經歷十幾年都沒有回國,或許是少小離家的鄉愁之感,同樣有著長年漂泊異鄉經歷的拉赫曼尼諾夫成為陳瑞斌最鍾愛的作曲家。

雖然很早就開始接觸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但他也是隨著閱歷的增長,才拋開許多包袱,開始透過音樂慢慢認識了解自己,更有耐心地享受技巧之外曲子本身的魅力。「他的作品非常壯大艱深,之前我必須要花相當大的耐心去克服技術上的東西,現在我會去享受這首曲子的創作動機。所以你要說我喜歡音樂嗎?以前我是非常瘋狂地喜歡音樂,現在我是愛惜音樂,是appreciate。」陳瑞斌說。

被問到最難忘的演出經驗時,陳瑞斌提到「有一次在莫斯科演出結束時,有幾位上了年紀的老太太抓住了我,一邊說著外國語言,一邊掉淚,後來經過翻譯才知道她們是想表達看完演出後,深受感動。」這種超越語言、種族的共鳴和感動,讓陳瑞斌相信,不管他彈的是俄羅斯學派、浪漫主義、還是華人樂曲,音樂是最好的語言,它沒有界線地直接深入每個心靈,在音樂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管出身於底層或是上流、身分是總統、女皇還是大企業家,人人都是陳瑞斌演奏會的座上賓、人人都能為音樂所感動。

「Steve Jobs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留下的東西真的徹徹底底改變了世界,我也想在離世前將一些什麼東西留下來。」現在已經得過無數大獎,成為世界級藝術家的陳瑞斌,除了繼續在每場音樂會中追尋自我之外,也將音樂化為公益,經常在正式演出前幫當地的學生進行公演,他也認為興趣的培養很重要,但不要設立目標,如果學音樂是要換取某種價值,會扼殺小朋友對藝術的參與,很多小朋友小時候學了好久的樂器,在長大後因為達不到所期望的成果而放棄,太可惜了。

台灣之光陳瑞斌現在已經不再只是用雙手創造奇跡的鋼琴家,更是一位用生命詮釋心靈音樂、傳承融合文化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