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寫了台灣第一本本土觀點的品牌書--“品牌,原來如此”,其實當初並沒有不切實際地以為可以靠一本書,把品牌觀念普及為企業界的常識。僅僅希望多少發揮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那個“重產品,輕品牌”的時代,像傳道人般傳遞並不討喜的觀念。
那本書顯然沒有如我所望。畢竟,從加工出口區開始,台灣的經濟,架構在生產製造,走B2B模式。根本無需深究消費市場,無需顧慮競爭策略。即便內需的B2C營銷操作,一樣用B2B的腦袋指揮B2C操作,產品、通路、價格、促銷、宣傳...,什麼都做了,就是欠缺在品牌策略下構思“產通價促宣”的正確觀念。
因此,台灣原生品牌很難走出台灣到世界做大聯盟級的競爭。少數勇敢走出去的品牌,通常因為經營者還是把品牌的位階擺在“產通價促宣”之下,結果多半鎩羽而歸。
我長期鑽研品牌與策略,深知這兩個領域的重要性,更深知這兩個領域就是台灣企業的罩門。真懂的人,很少!會教的人,更少!偏偏自以為懂的人,很多!!以致於台灣企業仍在用小學程度的品牌與策略觀念,跟國際企業拼大學考試。
正值半退休期的我,想想自己在品牌與策略領域,都已經發展成系統性的知識,總不能隨著退休而將之束之高閣。因此在2018年起心動念,以私塾型式悄然招生開課,傳授給有緣人。
坦白說,18小時的品牌課,俱為打底的觀念建構,以及需要學員自行用功的操作方法,我不提供速食型的技巧,不營造團康式的氛圍,課程真的很硬。更別說27小時的策略課,更燒腦,更摧心。
非得這樣教嗎?沒錯,真得這樣。這種對經營企業一輩子有用的硬底子功夫,怎麼可能一場seminar就學會?怎麼可能三、五小時就打通?課程能夠不硬嗎?
謝謝兩期品牌課的學員,謝謝兩期策略課的學員--其中有一些朋友品牌與策略課都上過。
謝謝各位好朋友的肯定與回饋,除了期望每位學員都能學以致用,我也鼓勵自己繼續教下去,引領更多有緣人進入品牌與策略的世界。
2019年,私塾班會持續以悄然不張揚的個性招生開課。同時,我會開啟企業專班的授課模式,直接接受企業邀約,為企業經營者與決策主管講授品牌課程,替有緣的企業建構品牌這具引擎,帶動“品(牌)產通價促宣”的正確營銷觀念。
我的職業生涯後段,會全力奉獻於兩件事情:1.公益 2.教育。
投入公益,是我精神上的自我救贖。而從事教育,是我參與救贖華人企業的承諾。
作者為資深品牌專家
●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