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謎卡/在雪地的泰然處事哲學

    這趟在冰天雪地的冒險之旅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判斷力練習。

    在荒原裡任何狀況都有可能發生,最平易近人的健行步道蓋上一層雪也會瞬間越級成為另一個故事。更別說是廣闊無際的北極圈內,而大部分的參加者都沒有什麼雪地經驗,我想這也是瑞典主辦單位的用意:擁有正確知識與裝備,任何人都可以享受戶外生活。

    所有我們應該知道的資訊與注意事項都在第一堂的課三個小時之裡講完了。然後沒有測驗,沒有考試認證,五天的實戰裡也沒人會追在你屁股後面告訴你「現在要幹嘛」。雪地必備的物品與保暖衣物、如何注意身體狀況等知識都交給我們了,但一切必須要靠自己去判斷該怎麼使用,自己照顧自己。

    例如,內中外層的穿搭,我們學會正確的保暖原則,但沒有人會管你,或規定你一定要怎麼穿。因為個體的狀況不一樣,有些人穿三件才舒服,有些人會熱到流汗。流汗不是一件好事,熱能會散失,同時濕掉的衣物也不容易乾。來自美國的傑米第一天因為爬了好幾個山坡而滿身大汗,第二天便默默減少衣著量。每人會有三副手套,我們也不知道何時應該帶哪一副。只能自己思考,發現會冷的時候就得換上厚的手套,發現某項工作會把手套弄的很髒,就將那副手套變成工作專用。

    有一位戶外專業的教練尤翰,尤翰每天在天黑之前會傳授我們一些野外知識。例如在第三天時教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在天寒地凍的環境裡睡得更舒服,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在心裡碎碎念:幹嘛不早講,屁股都冷兩個晚上了!平常不太會看到尤翰或是工作人員們在一旁,你知道他們在附近,但沒有人會突然插手幫助或是糾正你做事的方式。有天遇到非常強勁的大風,帳篷都快要被吹走的那種,也不見任何驚慌失措,而是每一小組都很專注地在想辦法克服困難。

 

    雖然穿了三層襪子,有時候還是會覺得腳趾很冷。剛好看到尤翰經過,我便問他:「我覺得腳趾很冷,還有點刺痛是正常的嗎?」

「你可以去雪地裡跑跑,有助末梢血液循環。」

「會痛就還好,如果腳指頭失去知覺了,來找我。」

「我們會必須幫你熱敷處理,看有沒有失溫發白。」

 

    他不疾不徐地講完,離開前還跟我說一聲加油。看他這麼雲淡風輕……我突然也覺得腳冷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了,頂多是失去知覺和發白而已嘛。

    記得很久很久以前,和L走在沙灘上,下起了雨而我到處想躲雨還一直碎碎念怕淋濕,他突然對我說“You are not made by sugar. ” 妳不是糖做的,淋到雨不會融化。這句話有如當頭棒喝,我們常常把自己想得太脆弱,把外界想像的太危險。然而淋點雨又怎樣,跌進爛泥巴裡又怎樣,在台灣仍常常見到父母對孩子說,這樣很危險不要玩,那個很髒不要碰,不要不要nonono,好像整個世界都會傷害他的心肝寶貝,我覺得大驚小怪的父母會教育出無法處理問題,不敢冒險的孩子。用大人自己脆弱的心把原本充滿好奇渴望探索的小孩也裝進脆弱的籠子裡。

    有人問我雪橇啟程之前訓練了多久?大概20分鐘,而且練習時並沒有狗。出發後大家都摔得很慘,摔倒了就是再想辦法站起來,一哩一哩的途中慢慢去摸索如何控制雪橇,最後我們都成為了自信的駕駛員。除此之外,關於汽化瓦斯罐我們也是第一次使用,有時候燃料會滴出來,一不小心整個爐子燃起發功般的烈焰,這時候除了你和你的隊友之外,不會有人來幫你,也不會有人來指責你怎麼這麼笨手笨腳。於是你能做的是,冷靜思考,評估沒有水的情況下該怎麼滅火?等外漏的燃料燒完或是挖雪撲火,許多問題的答案不只一個。

 

    這裡沒有「錯誤」,只有「如何可以更好」。過程中,我們接收到的不是指令,而是知識;我們學到的不是服從、跟隨,而是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

 

    因為大自然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無知」,而許多的空穴來風的恐懼即是建立在對事物的不了解之上。當我們能以謙卑的心學習與自然萬物共處,建立連結,了解其中的美好與風險,心會更自由。旅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而戶外生活教會我泰然自若的面對未知與突發狀況。我喜歡這種感覺,Life is better outdoor !

 

作者為旅遊作家,著有《路上慢慢想》、《在遠方醒來》等書。

●經授權刊載,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粉專。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