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年度主題策,緊接著登場的活動是:
12月12日上午10:00-10:45 風華再現:談攝影古典技法的新風貌 / 講者高志尊(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以及11:00-11:45 如影之像:攝影的偏移與共軛 / 講者呂筱渝(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博士、藝術評論者)。
回溯台灣攝影史最早運用寫真工藝赴日學習的台灣籍攝影家彭瑞麟,他在1930年代實驗的印像技法有:三色碳墨轉染天然寫真法、明膠酸鹽印相法,與藍晒法等工藝寫真技法。其中三色碳墨轉染天然寫真法的作法如下,為了表現豐富的天然色彩必須拍攝三張玻璃乾版片原稿,分別以藍B、綠G、紅R三種不同濾色鏡各別拍攝一張黑白的原版玻璃片,再把藍B轉染至Y黃、綠G轉染至M洋紅、紅R轉染至C青、重疊粘合而得天然色彩的寫真(照片)。
當時,彭瑞麟曾在報紙上發表過他的作品〈靜物〉,照片四角溢出的三原色薄膜層,就是使用此做法的明證。這樣天然寫真法非常費時,〈靜物〉花費了二個月時間才完成,依序做出Y、M、C三層顏料碳料薄紙組織再轉寫、密接在另一張已具有感光性的紙基上複寫,再浸入溫水使已曝光後含重鉻酸鹽的濕潤膨脹、轉寫至另一張紙基上而得三色碳墨轉染天然色寫真法。
同樣留日學習攝影的高志尊教授,2018年《光畫—私風景》系列作品不但重現30年代的古典印像技法,轉印顏色更靈活運用。他將行旅異地中觀察和記錄的心路歷程,將其認為美好的瞬間留影成為美感經驗和記憶再現的載體,之後再運用十九世紀的顯影媒材「氰版/藍晒法」或「重鉻酸鹽膠彩」等古典技法,透過慢工細活的後製,讓作品產生曖昧不明的時空基調,並隨其心意轉印顏色,呈現詩意特質。
例如〈光畫—私風景系列—海女〉高志尊選擇用四色的重鉻酸鹽膠彩進行後製,畫面色彩雖然不顯明,但正因為古拙的顏色,讓具有現代感彩繪牆面的日本女人(海女)穿著紅色的泳衣,和現實生活中穿著黃色上衣戴黑帽低頭的路人,形成有趣的對比之外,又有種超越現實時空的不真實感,正如高志尊認為攝影常穿梭在真實與虛幻之間。
另一場講者是留學法國15年的呂筱渝博士,將以其獨特的觀點與視角,從美術攝影的角度出發,談論這次展出24位攝影者作品裡的偏移與共軛,71件作品在六大子題之下的差異與共性之間的旨趣。
再次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襄盛舉,謝謝。專題演講地點:臺灣藝術大學教學研究大樓10樓國際會議廳。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