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臺藝大廣電師生敲響53屆廣播金鐘獎

圖/獲53屆廣播金鐘獎的廣播劇「大樹下聽故事」,得獎者左起許廣電四許蔡弘竹、廣電系應媒碩一謝祥釋、廣電系老師徐進輝、大樹下電臺副臺長王瑞玲及廣電系系友楊子萱。(謝祥釋提供)

 【記者孟淑華/專訪報導】第53屆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於9月29日晚間在國父紀念館舉行,甫獲今年廣播金鐘獎的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的師生,這次是廣電系與大樹下電臺產學合作,也是繼去年老師徐進輝與楊子萱、謝祥釋得獎後,又再一次一起製作的「大樹下聽故事」廣播劇,由13集、每集約25分鐘的小故事集結而成。這次的劇組成員包括,老師徐進輝、楊子萱、謝祥釋、許蔡弘竹。

 關於劇本寫作方面,謝詳釋表示,最早從2017年8月底開始討論故事構成,接著分配組員撰寫對白。在劇本大致成形後,劇組四人會對每一句臺詞進行細修。

 當時老師徐進輝與三位組員都約在北車附近討論,每個星期固定開會三個多小時。而且劇本修正會一直持續到後製期,要是在後製時有發現不適合的地方,我們也會再次修改。

 關於錄音方面,去年11月時正式進入錄音時期。謝詳釋表示,這次請到老師蘇文彥與老師郭如舜擔任男性主要角色,其他女性角色則由三位組員分配,也會請系上同學幫忙獻聲。每場錄音最多三位,而收音的話會讓其中一至兩位成員在外控機,隨時注意收音品質。

 至於後製方面,謝詳釋表示,收錄過後會先經過「修剪乾音」這個步驟,並進行第一次的補錄。待確認基本乾音沒有問題後,就會進入後製期。開始建構劇情環境,搭配情緒音樂,這些都是為了讓聲音刺激想像,讓聽眾可以更身歷其境。

 後製階段通常會落在寒假期間,為了使用學校設備,成員往返學校與家中,來回通常都會用上兩個小時;這通常也是最難熬的時期,一個人待在錄音室一做常常就是一個下午,必須有相當的耐心跟毅力。

 在製作的最後一關是混音,劇組四人會約在錄音室一起聽,要是過程中覺得有哪些地方不好,都可以及時提出修正,過後也會反覆聆聽,修正到最高品質。

 為期半年的製作,為的就是想要呈現出可以讓聽眾光聽聲音就能感受到畫面的廣播劇,我們始終都秉持著這個目標努力著。

 謝祥釋、楊子萱都表示,很高興可以連續兩年獲得評審認可,我們以學生的想像、學生的角度、學生的態度創作,在老師們的帶領下,激盪出了許多的創意,成為我們的動力,希望這些元素可以吸引更多年輕的聽眾,愛上廣播,愛上廣播劇。許蔡弘竹表示,從小就愛聽廣播的我,沒想會站在金鐘獎的舞台上,謝謝台藝廣電提供這麼優質的錄音設備及師長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