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是管制假新聞還是審查言論?學界與立委合開公聽會

圖/立法委員江啟臣關切攸關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議題。

 【記者賴御文報導】蔡英文總統與執政黨立委持續批判假新聞,甚至放話修法。假新聞令人困擾,但是有必要修法管制嗎?政府會不會趁機限制公民的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跨黨派的傳播學者與多名立委十月二日共同召開公聽會,探討此一熱門議題。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鄭自隆受訪指出,政府的手絕對不該伸進來,不管是修《國安法》或什麼法都不應該,因為政府無法認定假新聞,甚至政府也會基於偵測需要放一些消息,但事後又否認,如何判斷假新聞?

 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吳景欽在《自由時報》以「新聞自由與寒蟬效應」為題撰文指出:「以德國去年所通過的專法為例,能否有效嚇阻,不得而知,卻肯定帶來侵害言論自由之疑問」,他更擔心假新聞的立法會造成「威權復辟」。

 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莊伯仲日前發表在《Nownews》的專欄文章也以「假新聞誰說了算?」為題指出: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蘇震清共同提案,立委蔡易餘、郭正亮、劉世芳等十七位立委連署要修《社維法》,結果輿論強烈反彈,就怕政府把網路上看不順眼的消息都算假新聞。

 身兼愛傳媒榮譽社長的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認為,假新聞並非無法可管,包括我國等世界各國都有各種法律規範,當事人可以依法提告,最後由司法裁決,這才是正辦,絕不能修法讓行政部門擴權,不然很容易限制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

 立法委員江啟臣認為,對假新聞進行主觀認定會傷害民主自由。立法委員柯志恩強調:真的危害國家安全或是人民生命的假新聞才值得關注,而不是執政黨不喜歡的就是假新聞。

 包括江啟臣、王育敏、柯志恩、王惠美等多名立法委員都相當關切這個攸關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議題,共同合辦並參與十月二日上午在立法院舉行的公聽會。立法委員林昶佐也相當關心這個議題,不過因為行程衝突無法出席。學術界則由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參與合辦,邀請前述傳播與法律學者出席這場公聽會。

圖/立法委員柯志恩關切攸關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議題。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檢視各國情況:美國至今並未針對假新聞有任何立法。法國從1881年即將「假新聞」列為非法,但為了保障言論自由,對假新聞有嚴格的定義,而且是由法官認定。德國2017年推出《社交網路強制法》,規定有200萬以上使用者的平台,要在24小時內移除「明顯非法」的恐怖、種族主義及假新聞,屢屢失責的公司最高將會遭罰5千萬歐元(約台幣18.3億)的罰款,公司負責人則最高罰以5百萬歐元(約台幣1.83億)。印度4月通過一項新令,將疑似傳播假新聞的記者停職,但1天之後即撤回。馬來西亞4月通過《反假新聞法令》,最重刑期6年罰款50萬令吉(約375萬新台幣),但是8月已經廢除這項爭議法令。

圖/立法委員王育敏關切攸關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議題。

 公聽會的討論題綱包括:一、假新聞是否對社會造成新問題?二、假新聞造成言論市場的失靈嗎?三、媒體或網路平台應扮演的角色?四、啟動國安法對付假新聞適合嗎?五、是否有必要修法以因應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