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張棋龍/日據時期台灣人戶口薄冊

圖/日據時期台灣人戶口薄冊

 去年受委辦一件神明會地籍清理申報案件,接觸數百名日據時期台灣人的戶口薄冊,所見簿冊對每位台灣人都有記載「種族」,例如「福」為福建人,「廣」為廣東人,「高」為高砂族,「熟」為熟蕃人,「生」為生蕃人。而日本人自己則記為「內」以示內地人。即使日據末期有極少數台灣人改為日本名,其「種族」記載仍不變。由此可見,當時改了日本名的台灣人,與日本人仍有區別。

 戶口簿冊另還記載「種別」以示社會階級,記載「一」為官吏、公吏或有資產常識者。「三」為受禁錮過之受刑人。不屬於「一」或「三」者則記為「二」。依此可知日本人的戶政管理對人民存在階級歧視。而婦女的戶籍則沿襲古代中國,在姓後一律加上「氏」,例如蔡阿英,在薄冊上被記為「蔡氏阿英」,此中寓有大男人主義被制度化。

 上述戶籍資料之記載,直到國府行政長官公署接管後才被汰除。現今台灣有一些人宣稱統治台灣的日本人文明高於中國,從戶籍註記以觀,實不盡然。

 1895年日本倚仗武力擊敗清國迫使簽訂馬關條約而攫取台灣,統治期間一直把台灣人視為次等人,就學就業都受不平等對待,台灣人與日本人被嚴格區分。迄1942年(昭和十六年)中途島戰役後日本敗象已露,為拉攏台灣民心才在台灣推行皇民化以示恩典,台灣人可經「許可」後改日本姓名。但台人買帳的不多,在數百名台灣人戶口簿冊中,只見到1戶3名男性及1名女姓在昭和16年後改為日本名,另有3名剛出生女嬰取日本名但不改姓。而在施行皇民化後,改名者代表社會階級的「種別」始被塗銷,但「種族」仍在。依以上比例,像李登輝改為岩里政男者,在當時仍屬極少數,多數台灣人不屑為之。現今政壇人士如林佳龍之重修神社鳥居,賴清德之向八田與一獻花祭拜,對侵略者、殖民者歌頌、讚嘆,若非是對台日關係近代史的無知,在先人祖輩眼中,恐怕是奴顏媚日而求辱吧。

 上述改日本姓名者,在1946年5月因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施行「台灣省人民回復原有姓名辦法」而改為原名。

 

作者為作者為退休媒體人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張棋龍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21666918886

●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