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截自台灣歐盟觀察臉書
【記者黃琮賀報導】台灣歐盟觀察刊登了今年法國高中畢業會考哲學試題,考試依照每個類組分別有三項考題,學生們在四個小時內進行申論,只需擇一作答,但是如果將試題用來考只有在大學才有申論考題的台灣,不要說學生,大眾能夠回答幾題?
以下是今年的哲學考題:
【文組】
1.文化是否能使我們更加人性化?
2.我們是否能拋棄真理?
3.請解釋叔本華《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選粹。
【理組】
1.慾望是我們不完美的標誌嗎?
2.為了知道何謂正義,是否必須經歷不義?
3.請解釋約翰彌爾《邏輯系統》選粹。
【經濟社會組】
1.所有的真理是否都千真萬確?
2.我們是否會對藝術無感?
3.請解釋涂爾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選粹。
【科技組】
1.經驗是否會欺人?
2.我們是否能掌控技術發展?
3.請解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選粹。
【旅館餐飲組】
1.什麼會阻礙我的幸福?
2.追求真理我們需要什麼?
3.請解釋阿蘭《論權力》選粹。
絞盡腦汁思考這些試題時,我們也來思考一下台灣哲學的發展。
回顧2016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輔仁哲學系轉系事件,當時該系120名學生,申請轉系的學生高達57名,相當於一個系的班級人數,議題不但在媒體上發酵,也開始讓大眾思索台灣的升學教育出現了嚴重問題,僵化的考試及教育制度讓哲學思辨能力在台灣學子的知識領域中嚴重缺席,這個追求真理,訓練思辨與邏輯能力的學科領域如何扎根在台灣的教育體制?
圖/截自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臉書
哲學學者周偉航於《台灣哲學困境在自己人》一文針對於台灣哲學教育困境提出三點看法。
第一點是哲學於台灣社會變動中的缺席了,周偉航特別就以西方社會為例,每當發生重大社會議題探討時,學術界知名的哲學學者便會公開發言表態自己的想法,甚至引領變革,而在台灣的哲學學者卻普遍缺席,這影響了大眾對於哲學的觀感。
第二點周偉航提到台灣在哲學研究領域中沒有醒目的創見,除了缺乏能引起國際學術討論的台灣哲學論點外,在對內的哲學討論上也很難凝聚學術氛圍,讓大眾有「接觸」、「理解」、「信任」、「接受」的機會。
而第三點則是討論到台灣哲學教育體制上在教學品質上的問題,周偉航認為台灣各個哲學系的教學內容及方法,很難讓本科學生與非哲學系學生在能力上有明顯的差別。
他認為,首要改變的就是在哲學教育上要朝向務實去進行,不是談產學合作、與產業產生連結,而是在教育品質上要有實質的實踐,在哲學領域中對於哲學知識的進展沒有實際的貢獻、在社會發生重大變革時是否能跳脫個人利益,基於學術領域的專業有所發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哲學在學理及生活應用上有著根本性的價值,面對快速的社會變革,我們都需要培養理性的邏輯及思辨能力來因應,哲學教育該怎麼做、如何在台灣教育體制中扎根,或許是當前社會需要思考的艱澀哲學議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