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新聞網 記者衣冠城/雲林報導
很快地,關臨天下赤兔鐵馬巡境之旅進入尾聲,一百多位勇士經過十幾天的淬鍊,22日馳騁在嘉南平原上,日行七十多公里,從台南出發,經過嘉義,進入雲林。今日行程特色是參拜了三間的媽祖廟。媽祖信仰也是台灣民間重要的信仰之一,今天參拜幾間都是很歷史特色的知名廟宇,見識到台灣人民對媽祖的崇敬與虔誠。
上午先來到位於台南安南區的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是台灣規模最宏偉、歷史淵源最深厚的媽祖廟之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信仰中心之一,傳說可追溯至宋代。當時往返福建與台灣的漁民,於台江內海北汕尾沙洲北側的「鹿耳門」建立小廟奉祀媽祖,形成最早的「鹿耳門媽」信仰。古代的土城一帶即位於鹿耳門港道上,是台江內海的重要門戶。

1661 年鄭成功自鹿耳門登陸驅荷,據傳曾至廟焚香祈願並獲媽祖庇佑,使「鹿耳門媽祖廟」聲名大振。康熙年間鹿耳門更被指定為台灣唯一對外港口,康熙 58 年(1719)官方出資重建大廟,將鹿耳門媽祖確立為地方主神。然而道光年間台江逐漸陸化,1831 年古廟傾圮,其後雖多次嘗試重修,卻無法復原古廟原貌。1913 年,一艘王船漂抵海濱,船中五府千歲降示神諭,表示受鹿耳門媽祖之邀,應在此重興廟宇。地方居民遂挖掘沉沒古廟的舊建材,於 1918 年完成第二次建廟,並將寄置府城的鹿耳門媽祖與眾神明迎回原地,重啟香火。
在信眾共同努下,廟宇歷經二建、三建,逐步發展成今日宏偉壯觀的規模。現今所見建築為 1975 年第三度重建成果,整體格局雄偉大器,典雅瑰麗。近年更陸續打造大型地標:2015 年完成全台最大的千里眼、順風耳神將雕塑,2020 年啟用巨型「鹿耳門牌樓」,使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成為享譽全國、甚至吸引國際旅客的重要宗教與文化名勝。
第二站來到今天唯一的一間關聖帝君廟--鹽水月港武廟。武廟是台南鹽水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以主祀關聖帝君而聞名。地方居民習稱「月港武廟」,源自鹽水昔日稱「月津」、「月港」的港口歷史。鹽水在清代因河港繁盛,商旅雲集,武廟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庇佑行旅、商賈與地方安寧的守護神,也是早期鹽水街庄的精神核心。
廟宇創建可追溯至明鄭時期,後經清代多次修建,到日治時期亦有重整,使建築格局日益完備。整體廟貌呈現典型南台灣廟宇風格,氣勢穩重而不張揚,保持傳統樸雅的空間尺度。廟前的埕地開闊,是鹽水重要的集體活動場域,每逢節慶、迎神賽會或元宵蜂炮,都是人潮匯聚的核心區。
中午在武廟熱心地招待後,稍作休息,繼續北上。車隊穿梭在遼闊的嘉南平原,陽光、綠地、藍天,車隊猶如金黃色的遊龍,在平原上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下午第一站是中華國際嘎檔巴佛教總會嘉義基地,該基地位於嘉義縣新港鄉月眉村,於2023年4月落成啟用。基地不同於一般台灣傳統廟宇的宮殿式建築,但是有一個可容納超過六百人的大堂,牆上掛滿唐卡,充滿藏傳佛教的特色,很是莊嚴肅穆。此基地是由總會長依尊慧吉祥大活佛所打造,作為其弘法與修行的場所。大活佛主持歡迎法會,為這次巡境活動祈福。活佛誦經後,還向諸佛獻上哈達祈求車隊剩下的行程平安圓滿。總會人員也為每位車隊成員送上黃色哈達,根據活佛的開示,黃色哈達代表智慧,可以增福益壽,給隊友們帶來殊勝的體驗。

來到嘉義新港奉天宮,新港奉天宮在台灣媽祖信仰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視為台灣最早的湄洲媽祖廟,擁有超過400年的歷史,因此被尊稱為「開臺媽祖」。傳說始於1622年,船戶劉定國為祈求航海平安,從湄洲請媽祖神像護佑,途中媽祖顯靈,於是開啟台灣的馬祖信仰。這使新港奉天宮成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發源地和精神中心。奉天宮香火鼎盛,進香團一波接著一波不斷湧入。

傍晚車隊抵達雲林北港朝天宮,朝天宮也是一座歷史悠久且極具影響力的媽祖廟,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先民自福建湄洲祖廟恭迎媽祖神像渡海來台,是台灣媽祖信仰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北港朝天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廟中神像被稱為「祖媽」或「大媽」,象徵北港媽祖信仰的崇高,擁有極高權威性,被信徒尊為保境安民的守護神。朝天宮媽祖像也是全台分靈最多的媽祖神像之一。在朝天宮用香客餐廳享用道地的台菜,結束一天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