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大陸法官化身直播主抓蟹、賣螃蟹 幫助「誠信債務人」重啟人生

10月31日晚,大陸高淳法院的三位法官在直播間賣螃蟹,從左到右分別為崔旺、魏猷龍、劉毅。圖/取自《中國新聞週刊》
10月31日晚,大陸高淳法院的三位法官在直播間賣螃蟹,從左到右分別為崔旺、魏猷龍、劉毅。圖/取自《中國新聞週刊》

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在大陸南京市高淳區掀起話題——三名身穿司法制服的法官站在鏡頭前,一手舉著大閘蟹、一手介紹蟹黃飽滿度;鏡頭切換後,另一名法官帶著直播觀眾走進蟹塘現場,實地抓蟹。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10月31日晚間,線上觀看人次一度突破20萬,不少網友驚呼:「第一次看到法官帶貨!」也有人質疑「沒案子審了嗎?」

螃蟹不是法院所有,而是來自債務人秋蘭一家的蟹塘。這場直播,其實是法院為「誠信且不幸」的債務家庭進行的司法變賣,所得款項將全部用於清償債務。高淳法院執行局負責人、同時也是直播主之一的劉毅法官向觀眾強調,這不是噱頭,而是正在探索中的「類個人破產」制度的一環。

直播開場播放了一段由法院拍攝的紀錄片,講述秋蘭一家的故事。

秋蘭父母原以船運維生,2015年秋蘭母親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重傷,經法院判賠26萬餘元(人民幣,下同)。此後夫妻返鄉轉做螃蟹養殖,但因缺乏技術連年虧損,債務最高累積至80多萬元。

十年間,秋蘭一家陸續償還了約20多萬元。更令法官印象深刻的,是秋蘭家每年農曆臘月二十八固定聯繫法院確認還款,新的一年從不缺席。

在查核財產與誠信記錄後,高淳法院建議秋蘭一家啟動「類個人破產」程序,以總清算搭配「重整貸」方式(由銀行提供低息貸款一次性清償,之後再按月還銀行),讓多年債務有望一次解決。

首次司法直播變賣財產 收入全數用於還債

為協助秋蘭家提高螃蟹收益,90後的執行干警提出「直播司法變賣」的想法。經上級法院同意後,直播架在蟹塘旁,法官們下班後迅速架設設備、排練講稿。

直播內容除了介紹螃蟹,也解釋何謂「司法變賣」與一般網購的差異。直播中也向觀眾解釋「類個人破產」試點——法院召集債權人協商、查核債務人誠信紀錄、確認是否同意部分免除債務;在秋蘭案中,除了交通事故賠償金需全額清償外,其餘債務按9折一次性處理,20位債權人全部同意。

那晚直播最終賣出162盒大閘蟹、超過5萬元人民幣(約22萬元新台幣),收入全數匯入法院監管帳戶,用於秋蘭家還債。

執行法官觀念轉折:從「追」債轉為「幫」債

大陸自2020年起在部分地區探索個人破產制度,包括: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2021年施行,大大陸首例)。廈門個人破產保護條例(2025年11月1日施行)多個法院推動「個人債務集中清理」或「類個人破產」模式。

《中國新聞週刊》採訪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徐陽光指出,這些地方試點為大陸國家層級個人破產立法提供寶貴經驗,尤其對跨地域信用修復、惡意逃債處置、債務人誠信認定等問題,能促使制度更完善。

高淳法院執行局近年已受理20件「類個人破產」案件,其中16件結案。劉毅坦言,傳統執行觀念是「要債」,但實務上看到許多債務人努力工作卻因意外或產業變遷走不出債務泥沼,「真正誠信的人應得到理解與重啟生活的機會」。

直播結束後,劉毅收到大量留言,有鼓勵,也有質疑。面對「法官為什麼要賣螃蟹?」的聲音,他表示,這是必要的探索,能讓更多人理解制度、減少誤會,就像一顆丟進水面的石頭,「能激起理解和討論的漣漪」。

他也希望社會能更理解「誠信而不幸」的債務家庭不該被永久困在債務中,而法院能成為一條真正的「重啟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