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太平洋,長久以來是全球權力最隱秘也最關鍵的舞台。美國的航空母艦與潛艦在這片海域巡弋近八十年,如今卻面臨中國大陸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南海向外延伸的藍水海軍力量,正在測試美國的海上防線,也迫使華府重新思考太平洋的防衛邏輯。
在全球海權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下,本文根據凱倫·勒瑪(Karen LeMaire)、大衛·拉格(David Lague)與麗莎·瑪麗·大衛(Lisa Marie David)於 10 月 31 日在路透社的特別報導,解析美國軍方如何把目光聚焦於一條位於南太平洋、看似不起眼的狹窄航道,將其視為扼殺中國龐大造艦計畫與海軍擴張的戰略樞紐。
這條航道不僅關乎軍事封鎖與地緣控制,更可能成為 21 世紀海權重組的臨界點。美中之間的海上競逐,正在從航母與導彈的表層對抗,轉向後勤、能源與補給鏈的深層戰爭,揭示出太平洋權力結構的微妙變化。
地理格局與戰略要衝
位於台灣南方與菲律賓呂宋島北端之間的巴士海峽,是中國大陸海軍由南海進入西太平洋的必經之路。報導指出,該海域周邊的巴塔內斯群島(Batanes)距台灣僅約90英里,地勢複雜且水流湍急,但正因如此,成為控制區域海權的天然喉嚨要道(chokepoint)。
此海峽亦屬於「第一島鏈」的一環。這條由日本列島、台灣、菲律賓至婆羅洲的防線,被美國與盟友視為封鎖大陸海軍進入外洋的重要屏障。美方認為,只要掌控這些島鏈節點,就能在戰時切斷大陸海軍的出海路徑。
對中國大陸而言,突破巴士海峽不僅是戰略投射問題,更關乎能否成為真正的遠洋海軍。若受困於島鏈之內,其海上力量再龐大,也難以對西太平洋形成實質影響。反之,對菲律賓與美國而言,該海峽與群島則構成一道可防禦台海及南海的重要前線。
美菲聯手的防禦網
美國與菲律賓在該區的軍事合作顯示,雙方已將北呂宋島及巴塔內斯群島視為共同防禦的核心地帶。報導提及,美軍近年頻繁在當地展開聯合軍演,並於 2025 年成功將「NMESIS」地基反艦導彈系統空運至巴塔島進行實彈演習。這一舉動象徵,美方已具備在短時間內封鎖航道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美菲軍事合作已逐步制度化。雙方計畫於 2026 年進行超過 500 場聯合行動,涵蓋空中偵察、海上防禦、島嶼防衛及後勤支援等多項任務。美方更獲得進入菲律賓新增四個軍事基地的權利,其中三個位於北呂宋島,與巴士海峽距離極近。
這樣的部署不僅提升了防衛層級,也讓該區成為美軍可迅速介入台海衝突的前進據點。若戰事升高,巴塔內斯群島將是監控中國大陸艦隊行動與封鎖航道的理想位置。對美方而言,這不只是防禦措施,而是戰略主動權的象徵。
中國海軍的突破與挑戰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正積極強化其海軍力量,尤其是在航母與潛艦方面。報導指出,2025 年 6 月,中國航母「山東號」戰鬥群通過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並於日本以南海域展開長時間演訓。這顯示大陸海軍正努力熟悉外洋作戰環境,並測試遠離本土後的後勤與指揮能力。
然而,這種擴張亦暴露出戰略脆弱點。若發生衝突,巴士海峽的封鎖將使中國艦隊難以補給與調度。美菲所部署的反艦飛彈與監測系統,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海上拒止區」,大幅削弱其遠洋投射能力。
此外,中國大陸也在外交上面臨壓力。對於美菲在該區的軍事部署,北京方面多次表達不滿,警告其「挑釁行為將導致嚴重後果」。然而這些警告並未改變菲律賓的態度,反而促使菲方加快與美國的軍事整合,凸顯區域對大陸軍事擴張的警惕心理。
戰略意圖與地緣政治計算
美國的核心戰略是「限制而非對抗」。藉由島鏈布局與多國合作,美方試圖在不引發全面衝突的情況下,限制大陸海軍的行動空間。巴士海峽正是這一策略的支點,能在必要時封鎖中國大陸南海艦隊進入太平洋的通路。
對中國大陸而言,突破第一島鏈意味著進入真正的「藍水時代」。這不僅關乎海軍榮耀,更關乎能源航線、貿易通道與戰略自主。中國大陸長期依賴馬六甲海峽等易受封鎖的路線,其對外貿易與能源供應高度集中,一旦巴士海峽亦遭控制,戰略安全將進一步受限。
這種結構性矛盾,使得雙方在該區的行動難以緩和。美方強調防衛與威懾,而大陸則視之為遏制與挑釁。報導指出,雙方軍機與艦艇在海峽周邊的遭遇頻率已明顯上升,擦槍走火的風險亦在升高。
未來風險與區域影響
隨著美菲合作深化,北菲群島的軍事化已成事實。報導顯示,當地居民對此態度分歧,有人視之為保障安全的必要手段,也有人擔心成為戰爭前線。巴塔內斯地區政府甚至開始進行戰時疏散與物資儲備計畫,顯示社會層面已受到軍事局勢牽動。
對整個亞太而言,巴士海峽的緊張局勢可能成為連鎖反應的引信。日本與澳洲已在該地區強化情報共享與聯合偵察;同時,南海局勢的變化也可能使越南、印尼等國重新調整立場。倘若中國大陸採取更具攻勢的海上行動,美方及其盟友勢必進一步強化軍事存在。
此外,該地的戰略競爭還可能擴散至經濟與科技層面。例如衛星監控、無人偵察系統與量子通訊的部署,都可能被視為新一輪軍事博弈的延伸。此種全面競爭結構,預示著太平洋已不再是和平的藍色海洋,而是一場無形戰爭的舞台。
結語
巴士海峽的地理位置賦予它超越自然界限的戰略價值。對美國而言,它是封鎖中國大陸海權的關鍵門戶;對中國大陸而言,它是通往外洋、擺脫被圍堵困境的唯一出口。雙方在此角力,不僅象徵兩國軍力的對峙,更是全球秩序重塑的縮影。
未來的亞太安全格局,將在這條僅百餘公里寬的航道上浮現答案。若美菲成功建立穩固防線,將長期牽制大陸海軍的行動自由;若中國大陸能突破封鎖,則意味著其海上實力正式進入與美國抗衡的新階段。這條狹窄的海峽,或許正是決定 21 世紀太平洋力量平衡的關鍵一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