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快雪時晴憶莊嚴」紀錄片發表會


與會貴賓合影。


 【記者 劉丹/報導】書法是中國傳統重要脈絡之一,除了用於歷史記載、生活溝通、文化傳承等意義外,隨著字體的流變,更增添了藝術價值。為增進大眾對臺灣書法家的認識與了解。「快雪時晴憶莊嚴」紀錄片發表暨座談會,24日在興大首度登場,現場吸引許多民眾及藝術家前輩共襄盛舉。

 

 會中,大家彼此分享與莊嚴老師相處的故事、上一代的文化背景,甚或童年、校園趣事,氣氛十分溫馨,也讓現場參與學生更加了解藝術家當時的世代轉變,歷史變遷,以及如何透過影音資料,記錄與保存臺灣美術史上重要藝術家的生命印記及典範傳承。

 

 紀錄片在莊嚴之子莊靈老師、朱增有導演的共同合作及資料考究下,詳實記載莊嚴自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進入清室善後委員會任職,開始了與故宮文物密不可分,顛沛流離的一生,儼然一部中國近代文化傳播史的縮影;而後其護送首批故宮文物來臺,參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落成,乃至「入宮」服務長達四十五年的人生歷程,讓莊嚴比他人更有機會欣賞各類大家作品,從而喜好書法,然後精研,至所書「瘦金體」有成,影響後進無數,為臺灣藝術人才的培育貢獻卓著,透過影片的方式呈現,讓人一目瞭然藝術家生平事蹟、個性修養、藝術風格及成就,看見的是一種世代背景,一種文化傳承的意象。

 

 「快雪時晴憶莊嚴」全長約25分鐘,以藝術家生命史為主軸,在嚴謹的學術研究基礎下,透過平易的筆調與影像敘述他們的生命經驗、藝術歷程,以及對臺灣美術發展的貢獻,此次發表會是向廣大藝文大眾分享成果的開始,後續將於電視頻道及大專院校巡迴放映,同時國美館亦出版潘襎著《清趣‧瘦金‧莊嚴》書籍,期望透過影音及閱讀,增進大眾對臺灣資深藝術家的認識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