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導體(Nexperia)引發的中荷經貿戰平息,大陸商務部8日同意荷蘭經濟部派員到大陸磋商,並要求荷方提出「建設性方案」,避免承諾僅停留在口頭;商務部還批評荷方還未採訪停止侵害中企權益、恢復供應鏈穩定的實際措施。
荷蘭近日釋出暫停接管安世半導體的訊息,但並非無條件退讓,除要求恢復成熟製程車規晶片供應外,荷方還提出,須同步處理安世荷蘭與中國公司之間的財務糾紛,被外界視為意圖在談判中爭取更多籌碼。
大陸商務部則強調,造成全球車規晶片供應混亂的責任在荷方,中方已於1日宣布對符合條件的相關出口予以豁免,展現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的態度。
同時,雙方爭端出現關鍵變化,多家歐洲車企,包括BMW、Volkswagen等,已與安世中國子公司簽署新合約,全部改用人民幣結算,且出貨量比過去削減三成。
分析指出,在安世東莞工廠啟用備援系統後,產能快速恢復,使歐洲車企難以尋找替代供應商。據統計,歐洲車企約三分之一的成熟車規晶片依賴大陸供應;在先前斷供期間,部分型號晶片價格一度暴漲五倍,德國汽車業更被警告恐面臨300萬個工作崗位風險,使歐洲業者不得不接受新的供應規則。
人民幣結算因此被視為此次事件中供應鏈博弈出現的「突破性進展」。
美國政府日前暫停執行「50%股權穿透規則」後,荷蘭原先以安全審查為名介入企業管理的理由被削弱,引發外界批評其「必要性蕩然無存」。荷蘭國內也面臨壓力,安世被接管後,歐洲多地工廠傳出關鍵員工離職、營運受阻,影響該公司每年對荷蘭貢獻的1.3億歐元稅收。荷蘭商界對政府「自損式操作」頗有怨言。
同時,德國、義大利等車企已向歐盟下最後通牒,要求在10日前拿出解決方案,否則將啟動歐盟緊急程序。
多項消息顯示,安世在數百種基本車規晶片領域具重要地位,短期內無法被替代。中方一方面維持稀土出口管制牽制ASML,另一方面推進車規晶片國產化,其中中芯國際14nm車規製程良率提升,被視為替代進程加快的象徵。
外交與供應鏈壓力疊加下,荷蘭選擇暫緩接管被視為「無奈之舉」,既避免得罪大陸,又難承受歐洲產業界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