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的丁永詳生於山東日照,原本家境小康,卻因為戰亂,自幼就開始逃難,更害得他家破人亡。
1937年日軍侵華,大哥先是在抗日戰爭中陣亡犧牲,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接踵而來,戰火中,13歲的丁永詳先想辦法偷渡到青島與父親會合,沒多久,老家卻傳來了二哥被批鬥至死的消息,更不幸的是,父親後來因為工作上遭人誣陷,竟選擇自殺明志。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丁永詳後來決定從軍,1949年,山東正準備著青島大撤退,母親聞訊趕來,希望丁永詳回老家生活,然而,他當時選擇了隨軍來台,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自主做決定,也是最後一次見到母親。
「那時候大家對台灣沒有概念的,我媽媽就希望我回去,叫我回去結婚,現在想想,假如我當時回鄉的話,可能抗美援朝去了。」丁永詳說
1949年,16歲的丁永詳到了台灣,展開了長達17年的軍旅生涯。來台後,他常常想起山東的家,尤其當兵的日子很苦,只要想到媽媽心裡就難受。
「每天吃的就是黃豆芽、綠豆芽,營養不夠啊!那時候大家常常就是簡單包餃子吃嘛,但我就沒有吃,那時候就哭,因為山東人一想著吃餃子,就是團圓嘛,但我跟媽媽離開了,又家破人亡,當然是很傷心。」丁永詳回憶
由於軍人待遇不高,為了擺脫窮苦生活,丁永詳開始發憤讀書,不但苦讀英文,更積極抓住美援的機會,1959年取得赴美留學資格,後來又考上軍官外語學校英文班,進入國防部聯絡局工作,靠著自身努力,一路升到少校。
1966年,有感於軍中發展有限,丁永詳退伍後,考上專門扶植企業的中國生產力中心,而後更決定創業,從事電纜、電子商品貿易,生意做得十分成功,還拓展到中東、歐美市場。
然而,儘管在台灣落地生根,心中的鄉愁始終難忘。兩岸開放後,丁永詳透過通信,得知在山東的母親已經過世,令他悲慟不已,1990年在妻子陪伴下,他終於踏上返鄉路,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日照老家。
「當年,我對父親一天孝道都沒有盡,後來我回鄉幫表弟蓋房子,還幫當地學校蓋大樓、設立獎學金,也算是安慰我父親在天之靈。」丁永詳說
當年,自己靠著讀書翻轉人生,如今,他也想幫助更多青年學子,一路走來,丁永詳始終靠著自己,努力開創一片天,回首過往的甘苦,丁永詳感慨的說,「所有的苦難,都是人生最好的磨練。」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 ,透過無數真實經歷口述影音,還原大時代的離合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