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一(6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宣布更新版新冠疫苗將上市,但新增一項條件:民眾在接種前需諮詢醫療專業人員。此舉改變了以往不限年齡或健康狀況、廣泛提供疫苗的政策,引發部分民眾與醫療機構的適應挑戰。
同時,美國新冠疫情近期呈下降趨勢,但專家提醒,隨著秋冬來臨,病毒傳播風險可能回升。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CDC採納上個月聯邦疫苗顧問小組的建議,針對更新版新冠疫苗採取「共享臨床決策」(shared clinical decision-making)模式,建議民眾先與醫師、藥劑師或護理人員討論疫苗的風險與益處,再決定是否接種。
CDC代理主任歐尼爾(Jim O’Neill)表示,此舉旨在強調個人化疫苗決策,避免「一刀切」(blanket recommendation)的疫苗政策,確保醫療人員與患者充分討論接種的必要性。此新制適用於所有年齡層,無需證明特定健康狀況(如心臟病、哮喘或肥胖),即可在藥局或醫療機構接種。
美國藥劑師協會執行長霍格(Michael D. Hogue)表示,民眾可像往年一樣走進藥局接種,僅需填寫簡單問卷或與藥劑師短暫討論,過程通常僅增加幾分鐘。當地大型連鎖藥局確認,無需處方箋即可提供疫苗,且不會要求證明潛在疾病。
大多數美國民眾仍可免費接種新冠疫苗。保險公司承諾至2026年底前支付疫苗費用,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醫療補助(Medicaid)及其他公共項目也繼續涵蓋疫苗成本。CDC的「疫苗給兒童」(VFC)計畫允許參與的醫療機構為無保險、低收入或Medicaid資格的兒童(約占全美50%兒童)提供免費疫苗。
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透過補助計畫,為符合資格的無保險人士提供免費疫苗或補助共付額,諾瓦瓦克斯(Novavax)的新疫苗則尚未公布類似計畫。
新政策反映了川普政府對疫苗接種的謹慎態度,強調「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即要求個人在接受醫療行為、參與研究或處理個人資料之前,必須充分了解相關資訊,例如風險、利益、替代方案等,並在資訊充分理解後,以不受脅迫的方式,自主決定是否同意。
歐尼爾表示,接種決定應基於個人風險因素與疫苗特性。然而,部分公共衛生專家擔憂,過分強調潛在風險可能嚇退民眾,掩蓋疫苗的救命效益。科羅拉多大學醫學教授、兒科醫師希金斯(David Higgins)批評,醫療人員早已習慣與患者討論疫苗風險與益處,歐尼爾所謂「知情同意回歸」的說法有誤導之嫌。
🚨 BREAKING: In a massive development, Secretary RFK Jr.'s CDC just recommended toddlers NOT get the chickenpox vaccin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MR vaccine all at once - and RESCINDS the recommendation that all adults receive COVID boosters.
— Eric Daugherty (@EricLDaugh) October 6, 2025
SANITY IS BACK.
The COVID vaccines… pic.twitter.com/3AfQZYEhM6
此外,CDC調整了4歲以下兒童的疫苗政策,建議將麻疹、腮腺炎、風疹與水痘(MMR-V)混合疫苗拆分,單獨接種水痘疫苗。此改變由新任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小勞勃甘迺尼(Robert F. Kennedy Jr.)推動,他長期質疑兒童疫苗安全。歐尼爾進一步呼籲藥廠開發單獨的麻疹、腮腺炎與風疹疫苗,但默克(Merck)表示,無科學證據支持拆分混合疫苗,且單獨接種可能導致延遲或錯過免疫機會。
根據CDC數據,美國今夏新冠疫情高峰發生在7月中至9月初,目前已逐漸消退,住院率顯著下降。雖然廣泛的免疫力使住院病例減少,但嬰兒與75歲以上長者仍為高風險群。8月每周新冠相關死亡人數約200至250人,遠低於2024年同期(超過1000人)。專家建議民眾在秋冬呼吸道病毒流行季前接種疫苗,以防疫情反彈。
新版新冠疫苗接種流程雖略為複雜,但藥局與醫療機構已準備好提供服務,民眾無需處方箋即可接種。隨著冬季即將來臨,專家呼籲高風險群儘早接種,以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政府與藥廠的補助計畫也確保疫苗可及性,持續支持美國的疫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