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張亞中專欄】關公文化傳奇故事之十八:關公助學子金榜題名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關公是三國時期的忠義武將,向來以勇猛無敵的形象聞名於世。然而,在明清時期,他的身份卻有了新的延伸——不僅是守護正義的武神,更成為學子心中的「關夫子」。關聖帝君被學宮奉祀為「文衡帝君」,同時主掌文昌府,負責人間的功名祿位,監察士人的錄取與升遷。從明清兩代開始,無數士子舉子都對關帝崇敬有加,甚至常常跪拜祈禱,以求科舉得中。士林間更流傳著許多關公托夢解題的靈驗故事,這些傳奇讓關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不斷攀升。

關帝夢中授道

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江西臨江縣的一座禪寺中,供奉著一尊威武的關帝神像。當地一位年輕書生張春,當時尚未功名及第,便在寺中專心苦讀。每每經過關帝像前,他都會虔誠叩首致敬,並在每月初一、十五焚香默禱,祈求關帝能保佑他考取功名。

有一天,張春無意間發現幾隻蜜蜂在關帝神像的耳朵裡築巢。他心想,這樣的事情對神明多有不敬,便毫不猶豫地清理乾淨。當夜,他夢見關帝顯靈來到他的書房,身披甲冑,手持青龍偃月刀,卻帶著一抹溫和的微笑。張春立刻跪地叩拜,關帝開口道:「承蒙你幫我清洗耳朵,這是一份恩情,我必報答於你。你讀《春秋》,可知其中奧妙?」張春惶恐回答:「讀過,但仍有許多不解之處。」關帝點頭微笑,隨即親授《春秋》的經義精髓。

關帝的教誨讓張春豁然開朗,過去苦思不解的內容,如今一一明晰。從此,每當夜深人靜,張春總能夢見關帝再來授課,他如饑似渴地記錄下這些內容,慢慢形成一篇篇見解獨到的文章。

學問突飛猛進

某日,張春與一群同窗會友討論《春秋》。當張春拿出自己整理的文章時,眾人無不讚嘆,認為這些見解必定出自某部秘本。張春卻坦誠說道:「這不是秘本,而是關帝教導我的。」一片笑聲頓時響起,同窗們覺得這是無稽之談,誰會相信神明親自講授呢?

然而,不久後的鄉試卻讓所有人跌破眼鏡。張春在試場中連續三場作文,每篇文章下筆如有神助,從開始到結束思路清晰,典故信手拈來。他的試卷最終落到當時著名的《春秋》學者霍渭崖手中。霍渭崖以自詡「精研《春秋》,無人能及」,卻在閱讀張春的文章後深感驚艷,連連稱奇,甚至直言:「此子見解不凡,堪稱奇才!」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將張春列為錄取名單。

科場得助 金榜題名

張春在丁未年(1547年)的會試中,同樣感受到關帝的庇佑。他在試場中再現神助,文章行雲流水,見解獨到。最終,張春以優異成績連中三元,殿試後被選入翰林院,成為朝廷棟樑之才。

在這些傳說的影響下,明清時期的考生們在赴考前,都會前往關帝廟祭拜,祈求「關夫子」的庇佑。有的焚香禮拜,有的奉上文章抄本,甚至有人寫下保證忠孝的誓詞,只為能得到關帝的眷顧,順利金榜題名。

關帝從忠義的武將到文人的守護神,這一形象轉變既豐富了他的傳說,也彰顯了他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這段故事流傳至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關帝信仰的一部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