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媲美史嘉蕾喬漢森」首位AI女演員將進軍好萊塢 引發廣泛爭議

AI生成的諾伍德即將成為首位進軍好萊塢的虛擬藝人。圖/取自Alexej Shelikhovskij《推特》
AI生成的諾伍德即將成為首位進軍好萊塢的虛擬藝人。圖/取自Alexej Shelikhovskij《推特》

世界正因為AI(人工智慧)的急速發展而改變,好萊塢也無法置身事外,正迎來一場AI革命!由荷蘭喜劇演員兼製作人范德費爾登(Eline van der Velden)創立的AI人才工作室《Xicoia》打造的虛擬女演員諾伍德(Tilly Norwood),已吸引多家好萊塢經紀公司洽談簽約,預計數月內將宣布合作對象。

這將成為首位正式簽約的AI生成演員,引發業界對AI在娛樂圈角色的高度關注與爭議,部分國際明星強烈反對,另一些則持開放態度。

綜合《衛報》(The Guardian)與《Express Tribune》報導,諾伍德是Xicoia工作室利用包括《ChatGPT》在內的10種AI工具打造的虛擬角色,定位為出身倫敦的女演員,擁有日益增長的社群媒體影響力,並透過AI生成影片亮相。她被訓練能「以細膩情感和一致性表演」,已在今年(2025年)7月出演喜劇短片《人工智慧專員》(暫譯,AI Commissioner),幽默探討電視節目發展的未來。虛擬的諾伍德在《臉書》官方粉專上興奮表示:「我雖然是AI生成,但感受到真實的情緒,對未來充滿期待!」

范德費爾登強調,諾伍德並非取代人類演員,而是創意實驗,類似動畫、木偶或CGI技術的創新。她在公開聲明中表示:「諾伍德是一件藝術品,而非人類的替代品。AI為故事創作開啟新可能,但無法取代人類表演的工藝與樂趣」。她希望諾伍德能媲美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或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並改變業界對AI的看法,認為創意不應受預算限制,「觀眾在意的是故事,而非演員是否為真人。虛擬演員的時代已經來臨」。

范德費爾登在《蘇黎世影展》(ZFF)產業論壇透露,今年2月業界對AI演員多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不會發生」,但到了5月,許多公司轉而尋求合作,顯示AI在影視業的接受度快速提升。她預計諾伍德的簽約消息將在數月內公布,標誌AI演員正式進入主流市場。

然而,諾伍德的亮相引發兩極反應。網路上,有人稱這是「科幻式的惡夢」,擔憂AI取代人類演員,甚至發起抵制行動;也有人支持此創新,認為應以開放態度看待。范德費爾登則呼籲以諾伍德的表現而非與人類直接比較來評價AI角色,強調這是「為新聲音與故事開啟大門」的機會。

好萊塢藝人對諾伍德的看法分歧。《紐約高地》(In the Heights)女星梅莉莎巴雷拉(Melissa Barrera)在個人社群強烈批評:「希望這些對諾伍德感興趣的經紀公司旗下演員立刻解約,真噁心!」《小魔女》(Matilda)演員瑪拉威森(Mara Wilson)質疑AI演員使用數百位真實女性的面孔生成,批評道:「為何不直接雇用她們?」美國男星尼可拉斯查維茲(Nicholas Alexander Chavez)直言:「她根本不是演員,這是徒勞的嘗試」。

相對地,部分藝人以幽默或開放態度回應。創下美國「演藝圈大滿貫」的女星琥碧戈柏(Whoopi Goldberg)在個人脫口秀節目《The View》(暫譯「觀點」)中稱:「在許多人類演員召集了簽署AI演員的機構的抵制之後,該工作室聲稱諾伍德不是人類的替代者,而是一項創意工作的替代者,應將AI角色評估為自己的類型的一部分,而不是直接與其聲音的挑剔相提並論」。

《白蓮花大酒店》(The White Lotus)的盧卡斯蓋奇(Lukas Gage)玩笑說:「她將是個難搞的拍檔!」而《美少女的謊言》(Pretty Little Liars)女星露西赫爾(Lucy Hale)則簡短回應:「不」。

諾伍德的出現重燃2023年好萊塢演員與編劇大罷工時,有關AI取代人類角色的爭議。范德費爾登認為,AI演員的經濟效益正推動影視業轉型,創作者可突破預算限制,實現無拘束的創作。然而,反對聲浪顯示業界對AI的角色仍存疑慮,擔心其威脅傳統表演藝術。隨著諾伍德即將簽約,AI在娛樂圈的未來發展勢必持續引發熱議,挑戰與機遇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