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海底撈要高價客也不放過「窮鬼」大陸餐飲正加速內卷

大陸餐飲正加速內卷,海底撈不放棄任何一類客層。圖/記者陳素貞攝
大陸餐飲正加速內卷,海底撈不放棄任何一類客層。圖/記者陳素貞攝

2025年上半年,大陸海底撈交出了一份承壓的財報,營收207.03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7%;淨利潤17.5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7%;翻桌率下滑至 3.8 次/天,顧客人次比去年同期少了1000多萬。這是其自疫情後扭虧以來,首次增速下降。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底撈同時祭出「高級化」與「下沉化」兩條路線。7月底,北京首家「臻選店」試營業,人均消費超600元,並收取10%-15%服務費,對標新榮記與米其林餐廳。但大陸國慶前的訂位情況顯示,熱度已消退,消費者評價亦出現「性價比不高」的質疑。至於,外賣品牌「下飯火鍋菜」增速迅猛,上半年收入達9.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59.6%,並開出首家線下門店,售價20-40元,被網友稱為「窮鬼套餐」。

這種「既要高極,又要低價」的戰略背後,折射的是整個大陸餐飲行業的內卷化困境。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大陸火鍋行業總門店數53萬多家,近一年新開16.5萬家,但淨減2.7萬家,意味著有19萬多家火鍋店倒閉。

海底撈在北京開設的首家臻選店,主打粵式高端火鍋,設有海鮮明檔池供應帝王蟹、澳洲龍蝦等鮮活海鮮,搭配和牛、西班牙火腿等高端食材。圖/取自投中網

海底撈在北京開設的首家臻選店,主打粵式高端火鍋,設有海鮮明檔池供應帝王蟹、澳洲龍蝦等鮮活海鮮,搭配和牛、西班牙火腿等高端食材。圖/取自投中網

不止海底撈,呷哺呷哺旗下的中高級品牌「湊湊」近一年半內關閉90多家門店。火鍋業態早已從「藍海」變成「紅海」,高端市場供給過剩,而中低端市場又被社區快餐、外賣「蠶食」。

海底撈臻選店推出398元雙人套餐、999元四人套餐,將人均拉低到200-250 元,已明顯偏離「奢華火鍋」的定位。這種價格妥協,本質上是高端內卷下的降維競爭。

另一方面,「窮鬼套餐」雖然單價低,但利潤來源於極致食材管控——一份 25 元的番茄牛肉粒拌飯,牛肉實際只有兩勺,成本不到5元。但線下實體店客流有限,外賣訂單占比達70%,反而陷入「線下開店=線上引流」的尷尬。

2025年,海底撈幾乎同時推出了臻選店、下飯火鍋菜、社區店、寵物主題店、夜宵主題店、親子店、鮮切工坊等多種業態,試圖覆蓋 全年齡段、一日三餐、全價位層級。

但從財報來看,上半年子品牌僅為集團貢獻近6億元收入(不足總營收 3%),火鍋仍是核心。換言之,這些「多元化嘗試」更像是止血,而非增長新引擎。

2025年上半年,海底撈淨關店5家,品牌門店總數1363家。這是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對比2018年市值高峰超4300億港元,如今海底撈市值僅剩712億港元,縮水8成以上。這也表示,在競爭加劇與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領頭品牌也難以「獨善其身」。

海底撈的既要高價,又要「窮鬼」是一種戰略焦慮下的兩手準備:高端試水,篩選高淨值客群;低端下沉,爭奪日常餐飲份額。但在消費需求碎片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樣的「左右互搏」能否帶來長期紅利,仍存疑問。

海底撈的處境,正是大陸餐飲行業「內卷化」的縮影:從火鍋到快餐,從米其林到社區店,大家都在找新出路,但卻越走越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