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17屆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近日於北京舉行,大陸中車長客公司研發的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也首度亮相,成為本屆展會焦點。此款列車採用高溫超導產生的強大磁力實踐高速行駛,最高設計時速達600公里,堪稱接近航空級體驗的「貼地飛行」交通工具,未來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後,京滬間(北京至上海)通勤時間將從原先搭乘高鐵約5小時縮短至2.5小時。
據公開資訊,該列車利用車載超導磁體與軌道線圈間的電磁感應,實現無接觸懸浮運行。中車長客高級工程師邵南指出,列車低速時透過橡膠輪運行,達150公里後即轉為懸浮行駛,適用於地面、隧道等多樣地形,具備高時速、強爬坡、轉彎半徑小等技術優勢。
邵南表示,該列車定位為「幹線型點對點」中長距離交通工具,針對2000公里內城市間快速通勤需求,能有效填補高鐵與航空工具之間的速度空白,提升運輸效率與搭乘體驗。目前,首輛樣車已於去年7月完成研製,預計近期就將建成300公尺全尺寸試驗線,展開地面速度試驗。
關於車輛核心性能,邵南介紹,此款磁浮列車配載高溫超導磁體—其超導磁極可產生超過5 T的強大磁場,為列車提供強大牽引力,並配備低溫恒溫器和低溫製冷機組,確保超導系統在極端條件下穩定運行。此外,車體外殼採用高強度鋁合金與碳纖維複合材料,流線型車頭大幅降低氣動阻力,懸浮架相容雙模式低速走行與高速懸浮需求,系統也達到GoA4級無人駕駛標準,集成5G通信與AI監控,並部署多重冗餘與電磁防護,車輛內裝也極具未來感設計。
邵南表示,該技術來自中車團隊主導研發,並聯合大陸多所大學與研究機構共同投入,打造從材料到系統的自主研發能力,若未來實現規模化應用,將對超導技術與軌道交通上下游產業鏈產生強勁帶動,成為「新質生產力」(由創新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帶動生產力)的代表性工程。
根據陸媒《澎湃新聞》報導,有不具名磁浮領域專家指出,此款列車在商業運行前仍須通過層層安全評估與設備認證,600公里的行駛速度高於飛機離地起飛的時速,對材料、結構與系統穩定性要求極高,評估流程勢必嚴格,真正投入使用仍需一段時日。
除超導磁浮外,大陸國鐵集團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復興號CR450」亦同步展出。據介紹,CR450採8輛編組,最高試驗時速已達453公里,預計2025年正式營運時速達400公里。該車型較現有350公里版本減重10%、能耗下降20%,噪音亦降低2至4分貝。
綜合陸媒報導,大陸業界普遍認為,超導磁浮列車將成為未來城市間重要的新興交通建設,不過其商業模式與成本控管仍需觀察,若能解決安全與經濟成的雙重門檻,未來將可能成為新一輪基礎建設與產業升級的重要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