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連續21年高居國人癌症死因榜首,有人會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釐清病因。但醫師提醒,若本身健康、無肺癌家族史,或長期吸菸習慣,無須主動做CT檢查。即使檢查發現微小肺結節,大多屬於良性,不必急於開刀,建議定期追蹤觀察。
LDCT是一種用於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方式,可以有效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並評估其良惡性,有助於早期診斷和治療肺癌。
衛生福利部統計,去年全台超過55萬人接受LDCT檢查,當中2萬8258人發現肺部結節或腫瘤,有1萬375人進一步接受手術。有78%確診為肺癌,22%為良性腫瘤,引發醫界、民眾對此的關注。
一名胸腔科醫師指出,LDCT能偵測直徑僅0.3公分的病灶,但臨床經驗顯示,九成以上的肺結節為良性組織,不建議僅根據一次檢查結果即安排手術。特別是部分小型「毛玻璃樣結節」沒有實性組織、邊緣清楚,屬於低風險病灶,可透過定期影像追蹤,不需立即處置。
部分民眾因健檢檢查發現異常,便急於手術,結果術後發現為良性病灶,反而承受身體創傷,甚至可能出現慢性胸痛、呼吸功能下降等後遺症。醫師提醒,若非高風險族群,無需將LDCT納入例行健檢,以免陷入「過度醫療」。
一名吳姓民眾表示,他曾因經常吐痰與咳嗽,家人安排加做CT,但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當時醫師就告訴他,「這類檢查一旦留有紀錄,未來若申請保險理賠,可能會成為爭議點,應多加留意」。
目前,健保署針對特定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LDCT,包括重度吸菸者與具家族史者,每兩年一次。不過,醫師也建議,公費篩檢之外的檢查應審慎行之,並由胸腔科醫師專業判讀與評估是否需要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