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江蘇南京台灣周活動的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交流會,今(18日)在南京揭幕,代表台方致辭的中華知識經濟協會常務理事黃丙喜強調「中華文化韌性向來如鋼鉄,愈打愈勇,愈挫愈堅強,不像玻璃一打就破。希望兩岸非遺產業共同攜手,迎向國際市場發展的新起點。」
黃丙喜指出,中華民族的子孫們今天滙聚在歷史古都南京,共同擦亮祖先們遺留给我們的非遺資產和其中的人間智慧,格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有朋自遠方來,是人間樂事」黃丙喜說,今天台灣参展團分別從世界各地五湖四海而來,與大陸的同業、同道、同行相聚,更顯得兩岸血脈相連、同文同種、共存共融。期待這次的南京非遺是新的起點,滙聚两岸的創新創意,一起發揮中華民族深厚的人文智慧,啓動和平,造福世界人類。
黃丙喜表示,台灣參展團高手如雲,感謝徐永奐、許柏彦、趙政岷等等台灣非遺產界的翹楚特別率隊参加,相互分享非遺迎向國際市場的成功經驗,也一起共築今後更光輝亮麗的中華非遺復興大業。而台灣大甲媽祖遶境剛在本月14日结束,安座大典80萬信衆上香祈福。財神關公、哪咤三太子等等眾多的神明都是兩岸共同的信仰,也是共融的非遺資產,等待兩岸一起串連、搭橋和抬轎。
黃丙喜最後說,英國未來學者馬丁指出,跨越族群的藩籬,加上人工智慧和資訊科技的運用,21世將是運動、武術、電影、藝文、繪畫、設計美學等大放異彩的契機。兩岸不能坐失這種歷史的機遇。台灣的大學師生和社會青年近年在國際文創、商業和工業設計,活力十足。期待一起搭起两岸青年非遺交流的綠色通道,共創迎向全球文明的新時代。
中華知識經濟協會常務理事黃丙喜於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交流會致詞。圖/黃丙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