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47】趙忠正 落葉歸處 終是家

趙忠正(前排右1)從軍照。圖/取自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趙忠正(前排右1)從軍照。圖/取自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1927年出生的趙忠正,家鄉在遼寧錦州,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東北成立滿洲國,當時他才四歲,親眼目睹了日本人除了控制人民生活,也在東北大量扶植鴉片產業,導致許多老百姓染上毒癮,甚至連趙忠正的父親也是,染上毒癮沒多久便離家、失去音訊。

16歲時趙忠正決定從軍,加入「遠征軍兵站總監部」,在何世禮少將旗下負責後勤補給,抗戰勝利後,他負責遺返日僑,看到日本人戰敗回國的情景,他至今難忘。

「那個時候日本我們說一不二了,他們是被俘了嘛,不分男女都裝到座艙,那不是客輪是貨輪,在葫蘆島上船,我看他們很可憐,吃不完的食物就給他們。」趙忠正回憶。

國共內戰爆發後,趙忠正隨著部隊一路南下,並在1949年奉命遷台,那一年他才22歲,抵台後,考量到前途發展,他努力考上了憲兵,更被派到總統府執勤,負責站衛兵、巡邏,後來還至外勤單位查案、抓匪諜,傑出的表現獲得上級肯定,為了表示對國家的忠誠,他更將自己的名字,從原本的「宗政」改為「忠正」。

33歲時,他在竹東與泰雅族的太太結婚,婚後定居台北,接連有了六個孩子,但光靠憲兵一百多塊的月薪根本養不了家,趙忠正只好利用休假外出打工,回想當時的情景,仍不自覺心酸。

「我那時去幫人家洗水塔賺25塊,晚上就拿25塊去買牛肉湯麵給全家吃,牛肉麵買不起、也不敢接近,那還不如遠一點還好,靠太近,想起來會傷心。」趙忠正笑說。

1971年,44歲的趙忠正自憲兵退伍,並轉考上戶政警察,當時兩岸尚未開放,十分想家的他,透過香港友人轉信,幾經輾轉後終於聯繫上大陸親友,得知老母親和四個弟妹都在,讓他欣喜若狂,收到的家書上開頭寫著「長安吾兒」,內文更透露出母親思念孩子的心情:「長安吾兒,當我見到你的來信和全家照片使我熱淚盈眶,不僅知道你尚在人間,而且生活得很好,即使今生不能再見面,死後我也瞑目了」。

1987年兩岸開放後,趙忠正便以探親和探病名義,將母親和弟弟申請來台會面,闊別數十年還能見到大陸的家人,雙方激動不已。「我非常記得那一幕,奶奶她坐著輪椅,那我小叔推著她,很奇怪,那時候機場人好多,可是我一眼看到奶奶,她就叫我珍兒,我父親看到她也是兩眼淚汪汪啊」趙忠正女兒張趙淑珍回憶。

在那之後,趙忠正和家鄉親友一直保持密切往來,如今高齡98歲,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他很慶幸當年離家從軍,來台灣落地生根,而歷經戰亂的他,只祈願世界能夠太平,人們安居樂業,就是最大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