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45】張月榮 幸福的果實 

張月榮與擔任警察的楊習達結婚,兩人鶼鰈情深,時常一起聯袂參加活動。圖/取自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張月榮與擔任警察的楊習達結婚,兩人鶼鰈情深,時常一起聯袂參加活動。圖/取自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我是大媽媽生的,我爸爸討小老婆,我媽媽是童養媳,就比較慘啊!」  

1941年出生苗栗客家村的張月榮,有個不太愉快的童年,母親是童養媳,再加上父親在外頭有小老婆,每每喝醉酒,都會拿妻子出氣,後來更變本加厲,直接帶小老婆回家,為了保護媽媽,張月榮時常頂撞父親,也造就她強悍的性格。  

「我很會頂嘴,頂我爸爸,因為小老婆三頓都弄酒給他父親喝,他喝了就雜七雜八碎碎念,還用杯子丟我媽,我就會抱不平啊!我爸就會拿竹子要打我,那我就會去搶竹子,搶到我就去打小老婆。」張月榮說。 

張月榮從小就愛念書,在校成績更獲得老師讚賞,無奈父親不願栽培她,即便老師登門拜訪,也不肯花錢讓她繼續升學,因此國小畢業後,張月榮就得幫忙賺錢養家,直到1956年,聯勤第四被服廠搬遷至苗栗,寫得一手好字的她,以優異的板書考取工友,同時也拿到了軍人資格。 

當時張月榮只有17歲,儘管學歷不高,但個性活潑又反應靈敏,傑出的表現很快就受到上頭重視,想要替她升職,張月榮卻因為只有小學畢業,自卑感作祟,因而婉拒。  

「他們認為我很不錯,想要升我為司事,但自己比較有自卑感,不願意領受這個職務,因為大家一樣都是小學畢業,你要當人家的主管,泡茶給你喝,自己就比較有自卑感,不願意。」張月榮表示 。 

後來,張月榮調至總機單位,負責接聽工作,當時,被服廠的總機是64門電話機,必須靠人工一一插線轉接,操作複雜又繁瑣,但聰穎的張月榮卻能輕鬆勝任,傑出的工作表現,不僅備受肯定,也獲得廠中不少阿兵哥的青睞,有眾多追求者,然而這卻讓張月榮的母親十分擔憂。 

 「我母親很怕我嫁給外省人,萬一之後要反攻大陸,怕我會跑很遠回不來台灣,所以她就很擔心,要我趕快辭掉工作,不要做了!」  

後來,張月榮轉往戲院擔任售票小姐,活潑可愛的她,還是有很多追求者,其中,唯一打動她的是擔任警察的楊習達,男方大她四歲,同樣是客家人,又年輕老實,因此取得母親認可後,兩人很快陷入熱戀,並結婚生子。  

婚後,兩人育有四名子女,為了彌補自己當年沒能好好讀書,張月榮將心力都放在孩子的教育上。她一邊做家務、一邊外出兼差,種田、到工廠做工、開早餐店,二十多年來,不辭辛勞拚命賺錢,就是為了替孩子多存點教育費。 

然而,好不容易將孩子帶大,自己卻病痛不斷,曾五度歷經重大手術,在鬼門關前走一遭。  

「他們說我是什麼助夫命,我覺得是勞碌命,第一次是頸椎、後來是腰椎、然後又心律不整,最後用葉克膜才救回來,是撿到的命啊!」張月榮感慨。 

雖然自己命運坎坷,但幸好兒女孝順,各有成就,讓張月榮備感欣慰,只是丈夫在70多歲時又罹患失智,2019年,她和先生先後住進板橋榮家,照顧另一半之餘,兩人鶼鰈情深,時常聯袂參加活動。  

回顧人生,儘管一波三折,但張月榮始終不屈不撓,在大時代中展現著女性的堅毅,而今,她最大的興趣就是在榮家的開心農場照料蔬果,看著豐美的作物,就如同她的一生,再怎麼日曬雨淋,只要努力耕耘,終會有肥美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