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碧涵專欄】美 是關懷鄉土人文 讓客家藍染再現生活中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葉晉玉(左)。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葉晉玉(左)。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葉晉玉。

葉晉玉的美感啟蒙,來自於承載著客家記憶的土地。村民們的彼此守望,客家歌謠在曠野田間的悠揚飄蕩,生活的種種感知形成了美感意識,轉化為客家文化記憶,滋潤著他,即使後來搬至都市求學與工作,亦從未忘懷那片孕育他的土地。

921地震後,葉晉玉投入台中災區震後重建,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期盼透過文化與藝術的力量,幫助居民重建家園,喚起自我文化認同,找到存在的意義與驕傲。葉晉玉意識到社區的重生不只仰賴建設,更需要用文化來凝聚人心。他策劃各式藝術活動,邀請居民共同參與,讓藝術成為人與土地重新連結的媒介。每一次展演、每一場聚會,都是重新喚醒地方情感的契機。他深信,唯有親身參與,才能讓人們感受到這片土地的脈動,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根源。

葉晉玉復興客家藍染工藝,讓太平藍不僅成為地方品牌,還走向國際。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葉晉玉復興客家藍染工藝,讓太平藍不僅成為地方品牌,還走向國際。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之後,葉晉玉進一步發起「太平藍」計畫,逐漸復興日益消失的客家藍染工藝,帶領居民種植藍草,翻攪染缸,讓布料浸染出深邃的藍,透過計畫,土地的故事彷彿被重新書寫;傳統技藝經過巧思與創意,化作布製品、家居擺設品等等,讓太平藍不僅成為地方品牌,還走向國際,在世界各個角落重現並綻放光芒。

葉晉玉始終相信,文化傳承的種子需要從教育紮根。因此,他與團隊走進校園,將藍染技藝傳授給學童,讓他們親身感受藍染的溫度以及文化厚度。這份從各美其美轉向美其所美的努力和發心,榮獲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績優團體獎的肯定。

葉晉玉認為不必遠求壯麗的風景,只要細心觀察,生活周遭處處皆是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美的創造者,讓文化在土地上扎根,讓藝術之花在人們心中皆可悄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