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應景好可愛的蛇香包,求上連結。」詹女士在社群網站上發帖道,配圖是自己觀看新聞時抓拍的慶陽「萌蛇」香包圖片。
乙巳蛇年的腳步日益臨近,大陸民眾對「蛇元素」的熱情漸漲,近日,在大陸各地的特色蛇年吉祥物大比拚中,甘肅省慶陽市的「萌蛇」香包「申請出戰」,獲得了媒體的關注,也藉此進入了大眾視野。
「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是屈原《離騷》中有關香包的描述。東方香囊——香包自古就是大陸民眾的裝飾、祈福、禮贈好物。因「萌蛇」形象受到歡迎的慶陽香包,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了第一批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慶陽香包不僅是裝飾品,還與古老的中醫文化存有淵源:傳說中醫鼻祖岐伯曾攜藥袋防疫驅瘟、禁蛇毒,開創「薰蒸法」,這一方法在當地漸成習俗,草藥被民眾稱為「香草」,藥袋便成了「香包」。
傳說中的岐伯故里慶陽,是華夏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因此當地香包中蘊藏著大量人類社會早期的多神崇拜和以「龍蛇虎鹿」等為圖騰的原始文化痕跡。並且,香包不以常規透視、比例、形象來製作,常採用誇張變形的手法突出頭身。比如老虎香包,通常會將老虎的頭部誇張放大,突出其威猛的神態;一些動物香包則會將不同動物的特徵組合在一起,創造出獨特的形象,如虎頭魚身、鳥頭蛇尾等,充滿奇幻色彩和童趣。
托物言志,祛邪祈福,是大陸多地民俗文化的主題之一。包括慶陽香包在內的眾多地方特色香包,圖案均常用比喻象徵的手法,如藉老虎獅子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惡之氣;借葫蘆的「福祿」諧音,期盼吸納福氣、財氣等。
但在此基礎上,慶陽香包也鍾愛使用更加打破常規的表現手法:不從物質生活著眼,而從意念出發,採用意象手法誇張造型。如香包「貓吃老鼠」,就是在貓肚上繡幾個小老鼠,寓意貓吃掉老鼠後,老鼠還活在貓肚裡。在傳統的觀念裡,生與死、捕食與被捕食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而另類的香包設計,則傳達出生命不會因為被捕食就完全消失的觀念,寓意著生命的延續性和生生不息。
和慶陽香包同入選第一批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還有徐州香包。漢樂府長詩《孔雀東南飛》中曾記載有「紅羅覆鬥帳,四角垂香囊」等詩句,表明漢代時徐州香包就已出現。
徐州香包也重「藥療」,填充物以丁香、艾葉、當歸、藿香、冰片等各類中草藥為主,按一定比例混合後散發獨特的香氣,有驅蚊驅蟲、提神醒腦的功效。在徐州,當地民眾還會製作中國結、選取玉石和香包搭配使用,以增添其美感。
徐州民間香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徐州曹氏香包。曹氏香包內香料採用曹氏未傳世的祖傳秘方,外皮採用上乘的蠶絲線,運用齊針、纏繞針等多種針法手工刺繡。值得一提的是,曹氏香包注重實用價值,尺寸跨度較大,既有作為掛飾佩戴的幾釐米的小巧香包,也有適用於室內裝飾的一米多的大型香包,多樣的尺寸設計,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和使用場景。
甘肅秦安香包也是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珍寶。除講究刺繡針法、選用吉祥圖樣、填充中草藥和香料外,秦安香包還會以當地的特色農作物或花卉為圖案,以表達民眾對豐收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同樣展現著地方風貌的還有寧夏西吉民間刺繡香包。西吉民間刺繡香包常把西吉的自然風光如山川、河流、草原、花朵等融入圖案設計,既繡出當地的美麗圖景,也傳達出民眾對家鄉草木的熱愛之情。
而如今,各地特色香包不斷推陳出新。慶陽香包不僅有「萌蛇」,還有憨態可掬的吉祥獅子手機包,銷量可觀;徐州曹氏香包推出兩漢文化系列紀念香包、迎奧運系列香包,頗受年輕消費者歡迎。擺脫固定、單調的造型,小小香包演化出越來越多的色彩與組合,有了更多的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