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許維純深耕彰化教育 良善馴服叛逆小子

   【記者 毛利/採訪報導】「從事教育工作很幸福,因為孩子們成就了我!」獲今年師鐸獎的彰化縣私立達商工校長許維純,不僅從事教育工作26年,更始終將自己的教育熱誠奉獻給偏鄉的學子。

許維純()大力支持連續辦理十二年的達德兒童藝術節。(/許維純提供)


   東海大學就讀會計系的許維純,從小受從事教育工作的父親影響很深,因此在學階段就先補修教育學程,畢業後先進入銀行工作一陣子,再進入達德商工任教。26年來她在校內擔任過會計科老師、班導師、圖書館主任,直至今日成為該校校長。

 

新世代 用更多心力去「說服」或「溝通」

   許維純指出年輕世代的轉變,在以前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才一次更迭;可現今隔一年就是一個世代,「當老師最大的挑戰是,年紀不斷增長,但我們面對的始終是不同世代下十六七八歲的孩子。」早期的農業社會,學生和家長都非常尊敬老師的身份,老師給予的建議也多半會被採納;而現今的世代講求平權與尊重,教師需要耗費更多的心力去「說服」或「溝通」,而學生多半較無法接受「命令」的方式。


   普遍說來,彰化縣田中一帶的居民生活不甚寬裕,當年輕人開始就讀高中職後,會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狀況,或賺取校內雜費和零用金,而開始打工生活。即使家長知道半工半讀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卻也沒有更好的立場反對他們工作。「當孩子們有額外的開銷,比如說買3C產品、參加畢業旅行,而家長們又無法負擔時,那就只能任由孩子們及早進入職場了。」


陪伴叛逆20歲青年抄經 給他畢業的機會

   許惟純曾經遇過一名學生,放學後經常去製茶工廠熬夜工作,因此經常會仰賴檳榔或提神飲料來應付消耗掉的精力。「他的父親是警務人員,母親是輔導老師,但他就是無法與父母好好溝通」,光是讀高中職就換過四所學校,他的父親甚至打算將他送去警局。20歲的他來到達德後,許維純與其他老師認為他還差幾個學分就能畢業,不如就再給他一次機會。

 

   「他不是壞孩子,他只是不理解,為什麼父母總要反對他工作!」許維純與他母親溝通,決心要把這個孩子的心性調整好,因此偕同教官、輔導人員與她自己,利用課後空檔輪流單一陪伴他。她嘗試從書籍中挑選一些能感化人的文句,陪伴他抄經。抄經不是寫作業,而是靜下心一筆一畫理解文中的含意,從經文中他也漸漸能領悟出「有些事情,可以用不同的觀念與角度來面對!」

 

跌入谷底卻拒絕金援的學生 用自己的心力報答老父的養育

   聊起另一名學生,讓許維純不禁流淚。她說,這名學生出生後便失去父親下落,母親又有智能障礙,但一名老榮民願意照顧他們母女,讓她度過了一段不愁吃穿的童年時光。可當她就讀高中時,年邁的父親已無法工作,再加上母親無法自理生活,因此她用功讀書之餘,除了需要打工維持家中開銷,還得打理家務,照護起居不便的父母。

 

   許維純不忍看到懂事、孝順又用功的孩子,要扛下比同齡學生更大的壓力面對生活,因此她啟動了校內的關懷救助機制,號召師生捐款並支援看護。當她準備好一筆急難救助金時,竟以「還有人比我更需要這筆錢」回絕了。許維純說:「這名學生想起自己的父親,與她無任何血緣關係,卻給與家庭這麼大的恩惠,因此也希望以盡自己的心力去回報。」

 

陪同車輛維修志工隊為社區民眾檢測汽機車。(/許維純提供)


   問及她對現階段高職教育政策的看法時,她指出教育部現階段針對臺灣技職教育的方針,其出發點是正確的;但問題卻往往發生在「執行」政策的時候。比方,教育部鼓勵部分高職學校開設「稀有類科專班」,以及早培育在地稀有產業技術人力(以傳統工業技術為主)。就讀該專班,學雜費幾近全免,因此很受低收入戶的弱勢家庭學子歡迎。可是許維純卻發現,部分來達德就讀該專班的學生,並非對這些類科有興趣,而只是抱著拿文憑畢業的心態唸完三年,而且畢業後也未必會從事該科目相關領域的職務。「政策的理念都很好,但執行到最後,火花就散了!」

 

   許維純表示達德商工在彰化是所老字號學校,「如果有機會到彰化時,不妨去修車廠、美容院、美髮院或餐廳問,一定會發現很多人都是從我們學校畢業的。」有一次她招待外賓到中餐廳用餐,餐廳老闆得知她腸胃不舒服,便立即請廚師做了一碗山藥羹讓她護胃。這個貼心的舉動,讓許維純感到非常窩心,也讓她更相信,作為一名老師,只要願意付出耐心、關心,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就一定感受得到良善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