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第一波年味來了 匯聚北京非遺「春節展」

2024年12月28日,「過年──春節主題展」上,遊客們參觀樂清首飾龍展品。圖/李嘉薇攝
2024年12月28日,「過年──春節主題展」上,遊客們參觀樂清首飾龍展品。圖/李嘉薇攝

「第一波年味我先沖了!」北京陶女士激動地說。她指的年味是正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舉行的「過年──春節主題展」。離首個非遺春節還有一個月,不少像她一樣的遊客紛紛提前出門找年味。

28日上午,距開館不到一小時,中國工藝美術館外已排起長隊,入口處的廣播不斷提示:「今日預約額已滿,請未預約的觀眾擇日再來參觀。」

「歷史上的正月初一可並不都是在一月。」講解員介紹下,遊客們「走街串巷」沉浸體驗過年氛圍。冬至數九、臘八粥、打春牛等傳統習俗讓遊客迅速進入春節模式;京西太平鼓、查干淖爾冬捕、台州三門祭東、衢州九華立春祭等大陸民俗各具特色;拓印二十四節氣、年畫、翻花、做花饃、剪紙、投壺等互動體驗讓人目不暇接;彙集大陸多種菜系的投影年夜飯、氣氛熱烈的村晚大舞台更是吸睛不斷。

穿過門樓,來自浙江樂清的巨型首飾龍(龍船燈)成全場焦點。首飾龍製作工藝複雜,集木工、油彩、紙紮、龍燈、刻紙等工藝於一體,是樂清每年元宵節前後的都會舉行的巡演活動,人們期盼其能帶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機關驅動下,首飾龍上數百個形態各異的彩色人偶也隨之舞動。「龍燈好好看,還有機關會動,提前感受過年的氛圍。」劉女士感歎。
 
非遺市集裡有些攤主便是非遺傳承人,熱情地向遊客們介紹工藝。「這比廟會好逛得多,每個攤位都是不同地方的非遺產品,精緻又別致。」遊客劉女士表示,來一趟特別漲知識,她特意在旺火塔(山西懷仁旺火習俗)前的「財源廣進」點贊,希望好運「見者有份」。

多媒體空間的互動設計讓遊客過把癮。遊客只需用手輕觸空間內螢幕牆,就能點燃「電子鞭炮」,伴隨「劈裡啪啦」的煙火音效,馬上有過年的既視感。現場,不少家長帶小朋友遊覽體驗,記錄煙火綻放的精彩瞬間。

現場名為「閩台東石燈俗」的元宵節燈俗,串聯起海峽兩岸的親情。據介紹,福建晉江和台灣嘉義各有一個濱海鄉村,名為「東石」,這種兩地共有的元宵節燈俗,世稱「閩台兩東石,共數一宮燈」。每年正月十三開始,兩個東石村上一年新結婚的新郎,要把新娘陪嫁的宮燈掛到三公宮內。兩地還互報宮燈數,共祝子孫興旺。

「看了這個展,今年的春節我要好好過。」前來觀展的王先生邊和朋友回憶兒時年味邊說。

2024年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截至目前,中國共有44個專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大家今天看到的展是祖先留給每個人的生活經驗,是人人可參與的,我們所有人都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人。」館內的志願講解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