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寶儀與交往19年的導演男友林明謙合作,拍攝紀錄片《交換禮物》,把癌症當成一個提醒,成為一趟與自己身體溝通的和解之旅。她不諱言母親寶媽三度罹患甲狀腺癌、淋巴癌與肺腺癌,自己也是癌症高危險族群。「我不想抱著恐懼過下半生,反而是用比較積極正面的方式去面對身體狀況。『上醫治未病』,比方說我開始運動、吃得更健康、保持心情的快樂,現在對我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大便。」
2011年養她長大的爺爺過世,曾寶儀開始思索生死議題,加上寶媽罹癌,開啟她的探索旅程。《交換禮物》說的是把癌症視為禮物,改變固有想法與作息,長達5年拍攝期間,曾寶儀也有了改變,開始運動、固定10點前上床睡覺,而且睡前不滑手機。
「這兩年持續每週固定運動,可以清楚感受到肌肉變多,以前我爬樓梯超過3樓就沒力,持續投資自己身體是很真實的回饋。」不僅改變生活作息,還要改變心態,以前曾寶儀與林明謙不願意一起工作,同是雙魚座的兩人,太清楚彼此求好個性,一起工作又一起生活,沒有下班時間,也怕像《影后》中的謝盈萱與薛仕凌,把自己專業凌駕於對方之上。
「衝突是一定會有的,有時候我會以資深藝人角度,跟他說這些事情你根本不需要太擔心,我怎麼可能不知道;或是我本來就會把事情完成,你不需要再三交代。但不管是什麼衝突,我們兩個很快就能放下,因為我們知道拍這部紀錄片,不是為了證明他是一個多厲害的導演,也不是為了證明我是多麼厲害的主持人,我們只是希望在觀眾心裡種下一個種子,打開看身體、看世界的可能性。」
《交換禮物》介紹許多病友抗癌史,除了主流西醫開刀化療,也有非主流自然療法,曾寶儀強調,他們並未鼓吹那一種治療方式最好,而是介紹更多選擇。導演林明謙也說過,他們發現很多病友康復過程,其實選擇不只一種治療方式,真的很難界定是那一種最成功。
《交換禮物》也記錄了曾寶儀弟媳從罹癌到離世的過程。罹癌不止病患痛苦,陪病親友也會掙扎,是不是沒選擇的治療方式比較好?如何勸服病患聽話?曾寶儀說:「拍這部片會意識到,每個人選擇的療法,是根據他本身擁有的信念,而信念會造成每個人的命。對於寶媽,我不能隨便塞資訊給她,她會覺得『妳在教我嗎?妳是覺得我做得不夠好嗎?』」
「這部片只想在大家心裡種下一顆種子,要不要嘗試改變看待自己身體的方式?比方說不要把自己身體視為零件的整合而是一個整體,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是不要等到生病才發現都沒有好好跟身體相處。其他不管是生病的人、陪病的人,在這條路上有過什麼遺憾、沒有說出口的話,也能夠透過《交換禮物》釋然或放下。」
曾寶儀說,她有一對夫妻朋友,先生10多年前罹患鼻癌,去年又復發舌癌,「看過紀錄片就知道,復發是最大考驗。當時太太很驚慌『怎麼又來了』,還是一起面對進行手術與治療。那天首映影片快結束時,先生突然握起太太的手說『謝謝妳』,後來太太寫了很長的訊息給我,『我覺得那一刻,我們兩個這趟旅程跟功課好像才真的圓滿。』光是聽到這些,就覺得拍這部片交換回來的禮物很棒。」
而如何當個稱職陪病人,曾寶儀很有感。寶媽癌症、曾志偉動脈瘤開刀,曾寶儀笑說就算拍了這部片,身為女兒的擔憂和碎念還是不會少。
「真的很奇妙,就算片子拍完了,學了好多、見了很多厲害醫生,但事情來面前還是會慌張、激動,還是希望病人聽話,可是爸爸已經71歲了,他只做他願意做的事,只能旁敲側擊的請醫生轉告他,如果連醫生說都沒用,那我說也不會太有用。我爸開刀住院住了一個禮拜,我壓力最大的是他總會問我『今天吃什麼』,早餐吃到一半就問中午吃什麼。」
曾寶儀說,曾志偉吃飯喜歡一桌子的菜供他選擇,因此每天幫曾志偉想菜單十分傷神。而寶媽開刀時恐慌症發作,在房間不斷走來走去,曾寶儀當時不能理解寶媽為什麼不坐下來好好休息,只覺得寶媽說不聽,直到看了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透過片中動畫解釋,才理解恐慌症的不由自主。
「我對自己最大的和解是,我不要再去指責自己當時做得不夠好,那個時機點已經過去,不需要再去責備自己是不是應該再多做一點,或應該再多說一點。」
「拍這部片後期已經慢慢明白,只是有時候會忘記,『我真的很希望你好起來,我真的很希望你能夠陪我久一點,因為要好起來,我們才算戰勝這件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執念,會造成生病與陪病的人很大的壓力,彷彿沒有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全錯了。其實沒有啊,如果陪伴就只是陪伴的話,那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就好了。」電影《交換禮物》目前全台上映中。